23条:港官否认取缔Facebook、YouTube

【2024年3月7日讯】

港府向立法会提交23条咨询报告,当中“其他意见”提到有市民建议禁Telegram、Signal等加密通讯软件;要求Facebook、YouTube等撤出香港。港府重申咨询期间的确收到个别意见,建议禁“具煽动性质”的加密通讯软件等,但仅代表部分市民立场、非政府立场。

《香港国安法》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规定罪类对比图示(点击放大)
图片来自:柏立社

港府向立法会提交《基本法》第23条公众咨询结果报告。报告的“其他意见”一栏中提到,有市民建议在立法时禁止Telegram、Signal等加密通讯软件,以及要求Facebook、YouTube等网站撤出香港市场。

港府咨询摘要显示,有建议要求Facebook、YouTube等网站退出香港,但亦有忧虑此举影响市民使用西方社交媒体,带来不便。另有意见指Telegram、Signal等加密通讯软件被用于统筹行动和散布煽动讯息,沦为犯罪温床,且Telegram在过往2019暴乱中担当关键角色,应予禁用。

《基本法》23条咨询期内,政府收到不少较为极端的意见,包括:

  1. 禁止移居海外港人领取福利,仅允许其在患重病时回港使用公立医疗服务。
  2. 要求公屋户宣誓效忠政府,若有住户内一人触犯法律,需收回其公屋单位。
  3. 建议将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平台逐出香港市场。
  4. 禁止Telegram、Signal等加密通讯软件在港运作。
  5. 禁止违反《国安法》和23条的疑犯聘请律师,或在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录取口供。
  6. 建议吊销潜逃海外疑犯的护照,防止其逃离香港。
  7. 禁止部分环保或保育非政府组织筹款。
  8. 剥夺触犯23条罪行人士的政治权利,如投票权和参选权。
  9. 成立国安少年法庭,专门处理青少年国安案件。
  10. 要求任何进入香港的人士必须宣誓拥护“爱国爱港”。
  11. 建议将中国《刑法》直接引入香港。
  12. 防范不良意识,譬如吸毒合法化和同性婚姻合法化等。
  13. 指明将台湾军队明确列为23条中的“非法操练罪”,不属于罪行豁免范围。
香港特首李家超(中)率领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左)及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展开为期29日的《基本法》23条立法公众咨询,2024年1月31日

23条立法“咨询”完成,政府加速立法,立法会今开联席会议,据报下周大会首读,4月中前完成立法。

政府公布“咨询”结果,超过98%意见书支持立法,亦列出收到的“其他意见”,包括要求进港人士宣誓爱国爱港、撤出Facebook、YouTube等网站、禁用Telegram等加密通讯软件、公屋住户宣誓支持政府等。

政府更新“咨询”意见书统计,共13,489份,其中13,297份支持(98.58%),95份提出问题或意见(0.7%),97份反对(0.72%)。

在97份反对意见书中,36份无署名,13份署名无法辨识,9份来自“境外反华组织”,3份相信来自许智峰、张崑阳、刘祖迪,1份来自正被控国安罪行候审人士(相信为邹幸彤),占可辨别身份反对意见27%,政府认为考虑反对意见时必须考虑此背景。

政府重申绝大部分意见支持立法,会考虑采纳部分意见,如加重勾结境外势力罪刑罚、国家秘密罪行加入公众利益免责辩护、订明阻吓防止及促使潜逃人士回港措施、收紧囚犯提早释放门槛等。

《基本法》23条公众咨询结束,保安局长邓炳强向立法会汇报结果。在为期一个月的咨询中,政府收到13,489份意见,98.58%为支持及正面意见,反对意见仅占0.72%。

部分书面意见支持内容较为极端,包括建议禁止违反《国安法》和23条罪犯聘律师;公屋户须宣誓支持政府,否则收回单位;取缔Facebook、YouTube和Signal;将内地《刑法》引入香港等。

港府重申,在23条立法公众咨询期间,的确收到部分意见建议禁止“具有统领行动,发布煽动消息等性质”的加密通讯软件,以及撤出Facebook、YouTube等网站,但这些意见仅属个别市民提出,并不代表政府立场。

对此,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会上澄清,特区政府绝对无意禁制任何社交媒体在香港运作,而是针对滥用这些工具传播危害香港、国家安全的内容。他强调香港是资讯自由、言论自由的社会,怀疑是别有用心之人散布危言耸听的言论,阻碍23条立法。

《彭博社》早前以“香港表示Telegram应在23条提案中被禁止”“香港表示Signal应在23条提案中被禁止”以及“香港国安法公众咨询提及禁Facebook、YouTube”等标题报道此事,错误指称特区政府会立法禁止有关平台在港运作。

《彭博社》标题声称香港政府建议在《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中禁用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和Signal,随后删除相关标题并发布更正。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直斥《彭博社》的报道属“假新闻”,重申政府不会“一刀切”地禁用社交媒体。多名立法会议员也对《彭博社》的报道表示关注。

议员叶刘淑仪指出,有关报道引发海内外人士恐慌,担忧能否在港使用YouTube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她表示收到来自迪拜朋友的询问,担心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体是否也会被禁止。甚至有人表示,他们的子女和优秀人才可能因此不再回港发展。

叶刘淑仪进一步补充道,有朋友告诉她,一些市民误以为《彭博社》报道中提到的意见是政府的建议,引起恐慌,对政府的立法工作造成破坏。她认为,政府应该对此予以谴责,并与《彭博社》进行理论,批评其散布误导性的报道标题。

来自中国内地的议员尚海龙提到,报道在新来港人才群体中引发热议,有意来港发展的中国专才因报道产生疑虑而考虑改变计划。“港漂”议员尚海龙也以普通话对《彭博社》的报道进行批评。

尚海龙表示,这则不实报道已经在新来港人才平台上引发热议和讨论,一些人开始担心在香港是否还能使用YouTube和Facebook,原本想来香港购房的人也开始产生疑虑。彭博社发言人回应表示,相关标题错误地将公众意见当作政府建议,并已在首次发布后10分钟内更正。

社交媒体平台X上也出现多则声称香港政府提出禁止Telegram和Signal的帖文,但未注明可靠消息来源。律政司司长林定国随后用普通话进行澄清,表示香港不会禁止社交媒体的运作。

林定国表示,在咨询期间,共收到13,000份意见书,其中98.6%表示支持立法。另外,有97份意见书反对立法,占总数的0.72%。林定国提到,公众咨询期间收到少数别有用心、显然是反华反中组织和逃犯提出的意见,认为毫无参考价值。

林定国指,在公众咨询期间,有少数“反华反中”的组织和逃犯提出明显带有别有用心的意见。“你们说连立法都是错误的,或者根本不是在讨论问题,只是说会影响人权和自由,这些意见实际上没有太多参考价值,而且动机非常明显,我们肯定是不会考虑的。”

港府今日傍晚发表声明,批评《彭博社》的不实报道已影响其可信性及在媒体界的公信力,导致公众对23条立法产生误解和恐慌,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谴责。港府认为,《彭博社》应确保未来有关23条立法的报道必须公正、持平,以免读者受到进一步误导。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则透露,当局正积极考虑取消潜逃海外人士的专业资格和商业登记,令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保安局长邓炳强会见传媒时表示,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近日在网上披露警员和司法人员名单,是“衰到无朋友”的卑劣行径。他指责许智峰此举不仅违反相关法例,更显示其无人格、无底线,相信港人会为此感到羞耻。

对于邓炳强的指控,许智峰表示,自己只是公开了一些早已存在于政府网站上的公务员资料,并没有涉及任何“起底”行为。他认为港府此番反应是在“上纲上线”,明显是“作贼心虚”。

许智峰解释,他所披露的资讯并不包含任何额外或敏感的个人资料,若港府如此激烈地回应,恰恰说明他们深知自身所为正在侵犯人权,真正惧怕可能面临的制裁后果。

谈及邓炳强指其“衰到无朋友”一事,许智峰笑言在世界各地的民主国家中,自己有许多志同道合、信奉民主精神的朋友与他并肩而立。邓炳强还在记者会上提到,在23条立法咨询所收到的意见书中,四分之一的反对意见来自他口中的“境外反华组织”,并点名“香港监察”等团体。

“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对此予以反驳,他表示,该组织的工作重心在于维护香港的人权与法治,捍卫《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中对港人自由和自治的承诺,而非如邓炳强所指的“反华”。

罗杰斯强调自己与中国渊源颇深,自18岁起常居中国,结交许多中国朋友。正是出于他对中国和香港的热爱,才会为两地人权问题鼓与呼。

被打上“反华”标签后,罗杰斯表示“香港监察”仍将继续倡议释放政治犯,支持海外港人,并促使英美加及欧盟等国际社会持续关注香港局势,不会就此噤声。

对于23条新增的“境外干预”罪,罗杰斯指出其中“外国政治组织”的定义相当含糊。他以梵蒂冈为例,质疑若将其定性为“外国政治组织”,将会对香港天主教会产生何种影响。他直言在目前的背景下,中共和香港政府可以随意解释相关定义,做法十分危险。

廿三条咨询文件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