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如何成為眾矢之的?

【2023年2月18日訊】

在短短幾週內,香港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從一部備受追捧好評的紀錄片變成了一部令人討厭的紀錄片,變成眾矢之的,因拍攝倫理爭議持續成為輿論焦點。

英華女學校新校舍,2019年

《給十九歲的我》最初獲得了很多好評,但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導演、電影製作方與校方,因違反拍攝道德而受到批評,並因爭議而放棄了多項獎項的競爭,包括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

儘管一些業內人士已經獲得了優先電影票提前觀看《給十九歲的我》,例如一些記者和媒體工作者,但該紀錄片還沒有正式向公眾發佈公映。

許多專家隨後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帶來了更多的媒體後續報導、對導演和受訪者的採訪。

很快,一些媒體專家在評論中對這部紀錄片提出了質疑。後來,一些受訪者給《明報周刊》寫了一封信,嚴厲批評導演沒有徵得他們的同意就上映了。

這批學生指出學校和製作方漠視其不願將此片公開上映的要求,部份片段更以偷拍手段拍攝,電影的拍攝和公映讓他們嚴重感情受挫和焦慮。

對一個記者來說,採訪可能是每天無數故事中的一個,但它可能是被採訪者生活中的一個重大事件——無論是好是壞。

該片由72歲的著名導演張婉婷執導,受該校母校英華女校委託拍攝。最初的目的是記錄學校建築的變化,為重建工作籌集資金。

但卻後來,這部電影演變成一部人物紀錄片,講述了該校6名來自不同背景的千禧一代女學生的故事,並敘述了他們的家庭事務及很多的個人私隱,其中場景還包括2019年發生的社會運動。

這部花了十年時間製作並廣受好評的電影,在主角公開指責學校和製片廠不尊重學生私隱,在拍攝和發行問題上誤導和施壓學生,引起輿論譁然後被暫停。

事件暴露了權力不平等和倫理問題,並責怪校方及導演沒有照顧受訪者與學生的感受。

而在電影中出現的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對於電影使用自己被受訪的片段毫不知情,並表示不鼓勵市民觀看此電影。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