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舉報學術不端 華中農業大學解聘黃飛若教授

【2024年2月6日訊】

華中農業大學調查後撤銷黃飛若一切職務和教師資格。11名華中農大研究生早前公開實名舉報,其導師兼教授黃飛若學術不端。他們以畢業後前途為賭注,提出125頁資料指控導師在論文中造假、偽造數據等。

學生舉報黃飛若後 經調查被學校開除

華中農大發佈通告,教師黃飛若學術不端等問題調查完畢,學校決定撤銷其校內一切職務,解除聘用合同。在師德師風方面,不僅指導學生失責,還少發部分研究生助研津貼。

通告指,在學術方面,教師黃飛若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10篇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即發現造假數據,2篇論文署名不當,1個科研項目使用存在學術不端的論文,其主編的教材亦侵權他人出版教材的內容。

通告依據有關規定,學校決定撤銷其校內所有職務,解聘並報請撤銷其教師資格,對涉及學術不端的論文和科研項目申請撤稿、撤項,停用其主編的教材。

南華早報報道,在權力結構嚴重不平衡的中國,中國學生舉報道師須極大勇氣,舉報教授通常會喪失學業機會,一旦失敗求學路斷絕,日後在該專業也難發展,學生前途可能面臨風險。

央媒稱此次11人「自毀式舉報」、堪稱悲壯勇士。學生表示,準備一個月材料舉報黃飛若,目的是不想以造假論文畢業獲得學位,也不讓其他同學誤選黃教授為導師。

學生早前指控,黃飛若教授在多篇論文中存在抄襲、造假等問題,在過去的研究工作中製造、篡改和偽造研究數據,同時大量使用「論文工廠」提供的假論文材料,最後得到學校證實舉報屬實。

舉報涵蓋黃飛若的學術不端行為,包括編造及操縱論文數據、鼓勵學生在論文中作弊,以及未向學生適當支付研究經費。學生表示,在黃飛若發表或指導的34篇論文中被發現有造假證據跡象。

學生稱發現黃飛若34篇論文造假證據,同時稱實際偽造論文可能更多。兩天後,華中農業大學宣佈暫停黃飛若的一切職務和職務,指審核組調查發現,學生提出的有關實驗圖像、數據和研究結果的問題基本屬實。

南華早報報道,過去十年中國學術論文造假問題嚴重;報道引述統計,去年有超過一半的被國際學術期刊退稿的論文來自中國學者。

11學生齊舉報 教授回應全部不實

1月16日晚20:58,華中農業大學課題組十一名成員聯合實名舉報指導老師黃飛若,多篇論文有學術造假,黃飛若也為無關人士及妻子署名,且扣研究生勞務費。

一成員張某在知乎發佈題為「如何看待211高校華中某業大學動物Y養系黃某若教授十幾年如一日的學術造假行為?」的文章,並附上長達125頁的PDF文檔。

多名成員亦在知乎提問「如何看待華中農業大學黃某若教授被課題組十一名成員聯合舉報學術造假?」下實名回答,並附上按下所有舉報人手印的實名舉報信。

在其舉報材料中,十一名成員細數黃飛若的在指導博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強迫學生造假行為,以使其論文達至「完美」。此外還提到了其操縱同行評議、剋扣學生勞務費、不當署名和教材編寫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黃飛若的研究室有3名博士生和12名碩士生。

根據黃飛若的學生提供的資訊,他在2016至2023年間主管發表的15篇論文及19份博士生畢業論文中,存在使用相同實驗圖片但採集目標不同,或者實驗圖片與原始數據不符的問題。

南華早報引述張姓學生指,他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現學校內有些研究生雖未進行實驗,卻能發表論文。此外,部分樣本提供的數據也令人質疑,因為與實際情況不符。

舉報信中提到黃飛若宣傳兩名在其實驗室工作的博士後研究員發表數十篇重要期刊論文,但其他學生從未見到他們真正執行實驗,實驗室設備也很簡陋。學生認為實驗結果很可能是編造得出,因為收穫更豐,「這樣做麻煩少、花費小、成績好、量大,自然就成為某些人的首選。」

張姓學生是在對照同儕的研究進程時,漸漸觀察到這些不合理之處。雖然這些樣本被稱為已送第三方機構檢測,但覺得測試結果似乎缺乏依據。學生在舉報信中表示,目前公開的證據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編造的實驗可能還有更多待揭發案例。

舉報列明,黃飛若2016至2023年間發表的論文,同一實驗圖片被重複使用在不同論文。論文圖片明顯拼貼蹤跡。原始和發表數據不符,顯示操作或製造數據。2020年,當他讀研究生時,他開始起疑。他注意到有些學生發表論文,但似乎沒有做實驗。

例如2021年一篇由黃飛若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中,使用來自小鼠肝臟的一張蛋白質表達實驗圖片,但與畢業生作者Wang Tongxin的博士論文中,使用的相同實驗圖片,卻是來自小豬肝臟。南華早報報道,這四名學生將於6月畢業,但如果他們保持沉默,很可能會被要求在論文中偽造數據。

我們當然擔心後果,但這必須做。我們都做好了最壞準備,甚至準備失去學位回家找工作。
——張同學説

其中一名吹哨人Liu Xiaomeng在一封日誌式信中寫道:「我曾多次崩潰,真的不知道如何保持正直地畢業。」她在1月17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佈此信,表示自己被分入的實驗室幾乎缺乏所有必要的研究設備和材料,有一次還突然被提供了一些來源不明的數據,要她撰寫論文。

與此同時,一位研究動物分子營養與飼料加工技術的華中農大畢業生黃飛若,正以其在該領域的突出表現拔尖。黃飛若被評為省級的「青年拔尖人才」,成為研究界的新星。但學生指控其超過30篇論文涉及包含造假,包括15篇已發表文章和19篇指導的博士論文。

當日(1月16日)學校表示,對涉事教授啟動調查程序,不會容忍學術不端行為。雖然他們面對着學校體制中的權力懸殊,也知道舉報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學業成果,但他們認為有必要揭發真相。

這11名大學生膽識地向校方舉報,要求調查教授的研究結果是否屬實。「學術界長期容忍研究不端。但是我們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待一些權威學者的盛傳作弊行為,」《南早》報道引述另一名研究生研究生說。

學生否認教授所言被威脅 教授學術不端坐實

1月18日,涉事教授接受採訪表示,舉報信和材料內涉及的剋扣勞務費、學術不端、操作評審、編造數據等全部不實,並表示是有帶頭學生威脅其他學生進行舉報。

他聲稱,其已經編寫好100多頁的回應材料,但是尚不考慮公開。當事學生在看到教授回應後接受採訪表示,沒有任何人受到威脅,都是心甘情願在舉報信上簽字,按手印。

1月19日,華中農大發佈公告表示,舉報材料反映的實驗圖片、數據、結果等方面問題基本屬實,初步認定黃飛若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學校決定即日(1月19日)起,停止其校內所有職務和工作,組建導師組全面負責該課題組研究生培養工作。

《韓國經濟報》報道,該案備受關注,因為黃飛若是動物分子營養和飼料加工技術領域的後起之秀學者,曾入選「傑出青年學者」,並獲得多項科研資助。黃飛若1999年進浙江華中農業學士班,2008年獲該校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工作,2017年升為教授兼博導。曾任系主任。

當事學生多次發聲 稱已做好最壞打算

在學校初步認定黃飛若存在學術不端前的1月17日,多名參與舉報的學生告訴記者,在涉事教師手下被威脅,如果不配合造假、編造數據寫論文就無法畢業。而且其還壓迫學生,就算學生生病也要求學生「隨叫隨到」。

隨後部分學生接受採訪表示,儘管非常擔心涉事教師的社會資源會給自己帶來不良影響,也擔心被視為刺頭而影響個人未來的工作與學術發展,但是為了之後的學生能認清該教師的真面目;讓自己畢業後不背上學術造假的愧疚,他們選擇了公開舉報。

涉事教師終落馬 15名研究生更換新導師而延遲畢業

2月6日,華中農大發佈最終的情況通報,認定黃飛若存在學術不端和師德師風上的諸多問題,撤職並解聘,同時追究相關論文和科研項目。對其他涉及學術不端的教師開始調查,並妥善安置其帶領的15名學生。

明報報道,學校師生雙向選擇,隸屬於黃飛若的15名在讀研究生已落實新導師。參與舉報的同學指,新導師後須重新選題,延遲畢業。

「自我毀滅的揭弊」 官媒: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央媒評價,要像整頓娛樂圈一樣整頓學術圈。科研經費需要落在實處,學術誠信更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南華早報報道,近年中國學者論文撤刊案例屢見不鮮,與國際學術界信任有關。

工人日報稱,對學術不端的「零容忍」,是在呵護誠信根基。積壓學術不端的空間是在涵養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家精神,更是在維護全社會的誠信根基。但如果在平常就有糾偏機制,怎會落到11名學生拼上畢不了業的風險去聯合公開舉報的地步?

處理結果一公佈,話題佔據中國社交平台熱搜高位。一帖5萬人點讚祝11人前途錦繡;稱欣慰11人為正義賭上未來。人民網評11人舉報華中農大不捂蓋子、不護犢子,堪標杆。

南華早報指,學生舉報道師在中國幾乎沒有先例,舉報者往往要承擔重大後果。儘管未來面臨不少困難,11名學生依然選擇站出來。這表明他們不願以造假論文畢業,也不希望後繼學生再遭黃飛若誤導。他們的行動,讓更多人見識到真理與正義不應被權力壓制。

揭發中國學術醜聞

南華早報報道,在中國舉報指導教師的事件極為罕見;學生通常會忍受不滿,等到畢業才提出。南華早報引述參與舉報的Liu Xiaomeng同學表示,儘管擔心結果負面,但舉報是必要的。他們都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被開除學籍或離開校園、返回家鄉找工作。

南早指,這起事件發生於近年中國學者的國際期刊論文紛紛被撤回,造成學術界不信任情緒高漲之際。報道指,過去10年,中國研究人員在SCI期刊發表論文大幅增加,但同時撤回文章問題也日益嚴重。

南早引述《財新》數據報道,2022年,SCI期刊全球總計撤回5488篇論文,其中52%、即2879篇來自中國學者;2023年上升至75%。主要撤回原因包括利用「論文工廠」成果、剽竊、使用不實數據及造假等。論文工廠是指大批量產假學術文章和數據,賣給需要的研究人員的商業行為。

「論文工廠」可用作,提供虛構的數據,和論文撰寫服務、剽竊、使用不可靠數據以及成果造假等,以牟取利益。南華早報引述張姓學生透露,舉報他們的導師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是出於責任感。然而,他們也為可能面臨的負面後果感到擔憂,包括可能喪失學位、離校後就業等。

南早早報引述同濟大學上海校區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Fan Xiudi表示,「不道德案件通常是在機構外人揭發後浮現。」她說,「這樣的生態系統可能導致思想正確、真誠熱愛研究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在團體或機構中處於劣勢或邊緣化。」

她告訴南華早報,認為原因之一是出版論文與太多利益掛鈎,如晉升、撥款和獎項。這可能驅使研究人員採取不道德的捷徑,因為是否切合社會需求或數據的可靠性變得不那麼重要。學術機構傾向「容忍」潛在不誠實行為,這已成為「公開的祕密」。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