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采用AI生成新闻惹议

【2024年5月30日讯】

多个美国传媒陆续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内容,传媒公司指可提升阅读体验,但亦有反面声音。

《华盛顿邮报》的手机应用程式五月末开始新增“自动总结”功能,读者点击后可看到人工智能生成的“关键要点”。介面显示总结是AI生成,并经过编辑审稿。报社前传媒事务记者法尔希说,他不确定会否信任由一个机械人去判定记者花费数日乃至数星期写出的报道有何要点。

USA Today的母公司Gannett也启用基于AI的程式,在记者人工撰写的稿件之前放置AI生成的摘要。The Verge报道,Gannett在内部文件表示,程式经过九个月的内部培训,投入使用可以加强报道并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Gannett之前曾经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撰写高中体育新闻,但报道遭到读者嘲笑,计划在劣评中搁浅。《体育画报》曾在去年被揭发刊登AI生成的文章,工会当时批评杂志社不尊重读者,杂志最后终止和AI服务提供商Advon的合作。

而科技新闻网站CNET早在2022年末已开始刊登AI撰写的文章,亦直接引致CNET自此之后刊登的所有内容被英文维基百科列为不可靠来源。

也有平台反其道而行,Medium就由本月开始禁止创作者发表完全由AI生成的收费文章,且会限制推荐AI生成的免费内容。

市场营销公司NP Digital在68个网站发表744篇文章,其中一半是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这些文章在五个月后仅吸引到每月平均52位读者阅读,相反真人撰写的阅读人数达到283人,数目是AI文章的五倍。平均每篇文章计算,真人撰写比AI生成的内容吸引到更多阅读量。报告指真人撰写的稿件在提供背景等方面更具优势,而AI生成的内容更似纯粹的堆砌,会错过细微的差别,沦为鸡同鸭讲。

Futurism的科技撰稿人迪普雷认为,读者可以在通过署名和行文甄别新闻网站上的报道是否是AI生成:“AI文章一般看着就像外星人来到了地球,从未用过吸尘机,也不知道何谓吸尘机。”

AI自己怎么“看待”呢?我们维基新闻记者向ChatGPT寻求了“回应”。

我对越来越多正规媒体刊登AI撰写的新闻内容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乐观的一面:

1. 效率提升:AI在处理大量数据和快速生成内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帮助媒体更高效地报道新闻。

2. 广泛覆盖:AI可以全天候工作,为读者提供实时更新的新闻报道,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3. 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AI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谨慎的一面:

1. 内容质量和可靠性:尽管AI可以生成大量内容,但其准确性和深度尚不能与人类记者匹敌。尤其是涉及复杂问题的报道,例如政治分析或社会热点事件,AI可能会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深度洞察。

2. 伦理和道德问题:如果AI被用于生成误导性或虚假新闻,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AI生成的虚假信息可能被利用来操纵舆论或进行网络犯罪。

3. 就业影响:AI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导致部分新闻岗位的流失,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

4. 读者信任度下降:部分读者可能对AI生成的内容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缺乏人性化的视角和深度分析,这可能会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综合来看,AI在新闻行业的应用充满潜力,但需要在内容质量、伦理规范和行业就业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媒体在使用AI撰写新闻内容时,应该保持透明,明确标注AI生成内容,并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合来看,AI在新闻行业的应用充满潜力,但需要在内容质量、伦理规范和行业就业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媒体在使用AI撰写新闻内容时,应该保持透明,明确标注AI生成内容,并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hatGPT

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