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陳秋實李澤華 公民記者武漢疫下揭真相

【2024年5月26日讯】

中國網絡審查環境下,一群公民記者冒險深入武漢疫情前線,揭露政府隱瞞資訊及市民困境,遭嚴厲打壓,反映中國對言論自由的嚴控及公民新聞工作的險境。

公民記者張展在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不顧個人安危,深入疫區第一線進行報道,記錄疫情下的人間悲歌。她因此被中國當局以「尋釁滋事罪」判刑四年。儘管張展已於本月刑滿出獄,但她仍受到嚴密監控,未能完全自由。

現年40歲的張展原是一名律師,曾任金融機關職員,年薪約100萬元人民幣。

2015年,張展皈依基督教,開始關注維權議題。2016年,她參與一項呼籲擴大律師權利的簽名運動,隨後被吊銷律師執照。2019年9月,她在上海街頭高舉寫有「結束社會主義,共產黨下台」字樣的雨傘抗議,遭上海黃浦警分局以「涉嫌尋釁滋事罪」拘留65天後釋放。

張展先後獲得多個人權獎項,包括2020年度林昭自由獎,嘉許其拍攝疫情初期武漢真實情況,向世界展示;2021年青年中國人權獎及無國界記者頒發的新聞自由勇氣獎。2023年,張展獲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2019年11月,武漢爆發新冠疫情,政府隱瞞疫情嚴重性事實,直至2020年1月23日春節前夕才宣佈武漢封城。當時,大量武漢居民已外出返鄉過春節,令疫情迅速蔓延全國。

由於封城令下達匆忙,多家媒體未及趕抵武漢,只有財新及央視報道隊能進入,但官方報道多欠真實。市民的慘狀主要透過社交媒體推特、微博流傳,真相終逐步浮出水面。在此期間,中國主要出現三位勇敢的公民記者:陳秋實、李澤華和張展。

陳秋實為最早進入武漢的公民記者。在武漢封城當天1月23日乘高鐵抵達,並於YouTube發片表示願與武漢人共存亡。雖未有官方採訪資格,但他深入多家醫院、殯儀館等,拍攝疫情下慘狀,為外界提供珍貴第一手資訊。陳秋實曾任律師,為網絡名人,2019年曾赴香港報道反修例運動。

你好我是陳秋實,現在是1月24號大年三十晚上10點多,我在武漢漢口的火車站我來的那班高鐵的乘務長說,他們的車至少要被停運一個月,所以說未來一個月我恐怕是不能離開這了,那麼來這以後我會用我的鏡頭來親自見證和記錄,武漢今次防災檢疫過程當中所發生的真實情況,並且願意把武漢人民的心聲傳遞出去。今天是大年三十,習近平上哪去了我管不着但是我陳秋實來了,我願意和武漢的兄弟姐妹們一起扛。
——陳秋實,2020年1月24號大年三十

廣東籍前央視記者李澤華,為第三位進入武漢的公民記者。受陳秋實啟發,於2020年2月13日赴武漢,以影片記錄當地疫情及民生。他駕車到訪百步亭社區、殯儀館、武昌火車站及P4實驗室,並就街頭倒臥者,採訪疫情相關人士。

2月26日,李澤華街頭拍攝遇襲影片。他稱自己開車時,有人尾隨,到某處時,有人猝然擋在前方,撞向他的車。他認為施襲者可能是武漢公安,隨即返回酒店,並反鎖房門。

不久,外面響起敲門聲,李澤華即時啟動手機直播。他引用魯迅著作《中國失去自信力了嗎》,強調中國需要更多勇於發聲、捍衛真相的年輕人。直播後,李澤華主動開門,遂被有關部門帶走。

失蹤兩月後,李澤華在YouTube發片,透露被中國公安強制隔離。其後他再次於公眾視野消失,直至一兩年後離開中國赴美留學。同期,陳秋實亦失蹤一兩年,取保候審後才再次出現,講述自身遭遇。

我無愧於自己,無愧於我的父母,無愧於我的家庭,也無愧於我畢業的中國傳媒大學,無愧於我學的傳媒,我也無愧於這個國家。我沒有做任何對國家不利的事情。我李澤華今年25歲,我也想像柴靜一樣能夠去到一線,能在04年那樣的輿論環境之下作出北京抗擊非典那樣的片子,或者是2016年放出《穹頂之下》全網封殺。我認為那是有價值的。如果門外的那幾位大漢們,你們上過中學的話,當然你們上過,如果你們記性足夠好的話,一定記得中學的一篇文章,魯迅的《中國失去自信力了嗎》,裏面寫過這樣一段話,我一直把它奉為圭臬。魯迅說: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拚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這才是中國的脊樑。我不願吞炭為啞,我也不願意閉目塞聽。不是說我沒有能力,我為甚麼要從中央電視台辭職,我希望的是中國有更多的年輕人站出來,不是說我們說兩句話就反黨了。我知道理想主義在那一年春夏之交已經破滅,靜坐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了。現在的年輕人上B站,上快手抖音,刷各種社交媒體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歷史上發生過甚麼。我們覺得現在得到的歷史的結果就是他們所應得的。
——張展

受陳秋實啟發,張展在2月1日來到武漢。她形容初到武漢的情景,宛如一個「沒有人的電影片場」。在武漢期間,張展走訪多家醫院、小區,訪問市民,揭露疫情的謊言與真相,強調缺乏言論自由。她直言這個國家「被管到要死了」,人們卻「不出來反抗」。

大家好我是張展,現在在第七醫院的門診樓的樓前。他們這家醫院是武漢市的定點發熱醫院,這個是武漢人民醫院的急症科。[...]你又跑出去幹甚麼。這是我基本的人權。回去回去回去。我必須要從這裏通過。你可以去叫警察來。你看這個他們就這樣拽我,不讓我通過。我就給你關了,還在這錄,再錄我就給你關了,砸了。這個人搶我的手機,並且要準備砸我手機。你還錄,我不允許你錄,你再錄我就給你砸了。
——張展

2月6日,知名「吹哨人」李文亮醫生不幸病逝,而陳秋實也在同一天失聯。翌日,張展在YouTube發佈影片,呼籲釋放陳秋實,緬懷李文亮,隨即受到上海國保的電話警告恐嚇警告她不要在網上亂說話,否則要承擔後果。

大家好我是秋實的媽媽,今天晚上秋實說他要去方艙醫院,之後呢,晚上七八點鐘到現在2點了,凌晨2點一直是失聯狀態和他聯繫不上。我在這裏懇請廣大網友尤其是武漢的朋友幫我個忙,幫我找找秋實,他到底是甚麼情況請大家幫忙,謝謝。
——陳秋實的媽媽
做為一個,關注這個國家真相的人之一,要說如果我們僅僅停留於一種悲傷之情,而不去做點甚麼去改變這個現實的話,那我們的情緒就是廉價的,這一切的根本是屬於人民的,所以我要呼籲,請盡快釋放陳秋實,還方斌自由,撤銷對報告醫院疫情的醫生的所有的行政的動作,謝謝大家。
——張展

張展發佈影片紀錄武漢疫情實況顯示,病人蜷臥醫院走廊,氧氣瓶清晰可見。她又前往據稱殯儀館的地方,記錄夜間火葬場的轟鳴工作。 張展並批評當局防疫措施不當,未顧及底層人民權益,掩蓋情況嚴重性。她在推特上寫道,政府防疫缺乏有效治療、物資保障、資訊透明,以及人權保護,手法極為錯誤。

沒有有效的治療、醫療物資分配保障、透明的信息、人權的保護,政府現在的防疫措施就是極其錯誤的。
——她在推特上寫道

張展前往武漢的醫院和社區,與當地居民交談,採訪他們對疫情的看法。在疫情期間,她的頻道共發佈120多條影片,大大增進外界對武漢真實情況的了解。她更是特意前往派出所,就方斌失蹤一事進行問詢。

原為中國商人的公民記者方斌疫情期間以YouTube及微信發放武漢市內影像。2020年2月1日至9日期間多次遭拘捕。方斌於2023年4月30日刑滿出獄。他被武漢市江岸區法院祕密判監三年餘,家屬未收任何法律文書和判決書,亦不知罪名。

就是他是您這邊派出所處理的這個案子嗎,我是關心他的一個朋友。我也不能確定你的身份,你跟他甚麼關係?我不能隨隨便便把一個甚麼信都告訴你,明白了嗎?我只是代表一個普通的公民來關心他。要是那個的話,他的情況我們只會跟他的直系親屬說溝通好吧。
——張展

張展更進一步前往武漢市的殯葬設施,查看新冠死亡者的陵園墓碑,因為她對官方公佈的死亡數字存有疑慮。

我除了說這個城市被囚禁外,實在找不到其他可言。這就是我們國家現時面臨的處境⋯⋯他們以疫情防控的名義禁錮我們,限制我們的自由。我們不能與陌生人交談,這很危險。所以如果沒有真相,一切都毫無意義。如果我們無法追查真相,打破真相的壟斷,這個世界對我們而言一文不值。
——張展在其中一段2020年2月錄製的影片中稱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無法後退,因為這個國家不能夠後退。
——張展在接受BBC採訪時曾表示

2020年5月14號,張展在武漢火車站附近酒店內被上海警方跨境逮捕,隨即被押回上海,9月,上海檢察院正式起訴張展,指她在疫情期間於武漢散播虛假資訊,觸犯尋釁滋事罪。加上她先前曾兩次遭政府部門拘留,故建議從重處罰,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張展被正式拘捕三個多月後,律師才獲准會面。不過,在檢察院提供的證據中,有一名中國公民王定邦指稱,他從未收到過張展通過微信傳遞的任何文章。王定邦聲明,他只是在微信朋友圈或他人轉發中看到相關內容,並屬個人行為,張展從未指示他轉發。

張展經過近5個月的絕食抗議,已骨瘦如柴,以輪椅和口罩出庭受審。在審訊過程中,她大多拒絕發言,以沉默的方式表達抗議。檢方在庭審中指控張展在網上發表「有問題的言論」,但卻未能列舉具體文章或影片內容,律師因此無從核證或反駁。

張展律師張科科形容,當法官向張展詢問個人資訊時,她拒絕回答;檢察院的提問也遭她拒絕。法官曾表示,即使她不說話,也會繼續審訊。張展則回應,公民有言論自由權利,法庭無資格審判她。她更嘲諷法官,擔心自己回答問題也會被視為造謠。

在審判中,當審判長要求張展提供個人資訊時,她保持沉默。審判長隨即指示書記員記錄在案。此時,張展質問審判長:「你不覺得把我推上被告席是錯誤的嗎?」令審判長無言以對。

在宣讀合議庭名單後,審判長詢問張展有何意見,她回應:「在你糾正你的錯誤之前,沒辦法回答。這是審判你的法庭,不是審判我的法庭。[...]這是你們的司法遊戲。」於宣讀起訴書環節,公訴人提問張展,她引用漢朝「誹謗政府無罪」的說法。

在後續質詢中,公訴人詢問張展的行蹤、網絡活動及報道客觀性等,張展反問:「國家有權力審查公民言論嗎?政府指控人民言論,本身就是錯誤的。」除此之外,張展在其餘庭審過程中幾乎保持沉默。

張展同年12月以「尋釁滋事罪」判刑四年。1.7米高的張展,她持續在獄中絕食抗議,以證明自己無罪,體重由原來的74.8公斤大減至僅37公斤,被監獄方以滴管强行灌食,身體急速虛弱,性命一度陷入危機。

2022年10月5日,在獄中的張展給父母寫信。由於信件需經監獄檢查,她未能直述。信中,她先關切父母身體,知悉他們須接受手術。信中亦提及,獄中管教對她頗為友善,生日時更為她準備了紅燒肉小灶。

最後,張展以秋冬季節作喻,勉勵父母不要悲傷,因為在風雪中孕育的種子,終將在春天破土而出。信封上,她畫了一株寒梅,並寫道:「崢嶸突兀如鐵骨,為骨凜然冰姿,為人當如梅」以寄寂意。

10月13日北京「四通橋事件」爆發。張展於獄中所寫的信,於上海市民聚集烏魯木齊中路、「白紙運動」前夕11月28日寄出。今年5月13日,張展刑滿獲釋,惟仍未獲完全自由。與外界失聯九天後,在影片中露面。多個國際組織呼籲中國當局盡快還張展自由。

影片中,張展身穿粉色家居服,略顯憔悴。她透露已於本月13日上午5時由警察送回上海兄長張舉家中。張展感謝各界關心和幫助,並表示「希望大家都好,我真的不能說甚麼了」。拍攝地點和拍攝者身份不明。

《追新聞》報道,一名經微信與張展聯絡的友人透露,張展已能重啟微信賬戶聯絡外界,並向友人表示「不太自由」,又憂慮電話被監聽。

維權律師陳光誠則形容,張展是從「小監獄」回到「大監獄」,仍遭限制人身自由,期望她能盡快恢復元氣。無國界記者組織呼籲中國當局給予張展「完全無條件的自由」,並表示會繼續向國際社會發聲。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張展處境。美國國務院早前對張展獲釋後失蹤深表憂慮,並嚴重關注其被任意拘押和虐待的情況。武漢公民李勇向美國之音證實,因在微信群組轉發美方聲明,被國保警告要「噤聲」。

在中國,公民記者往往被視為「非法」,但張展等人卻以一己之力,揭露主流媒體迴避的社會真相。儘管她已出獄,但仍活在白色恐怖下。公民記者在中國所面臨的險惡處境,值得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事實上,記者工作本身並不需要特別的專業資格認證。世界許多國家都未對記者設立行業准入制度。然而,中國要求記者須經新聞出版總署登記並考試取得記者證。擁有記者證未必代表就是真正的記者。在重要歷史時刻,往往是那些沒有記者證但卻真心記錄現實的人,才是最真正的記者。

比如在武漢疫情封城期間,陳秋實、李華澤和張展等人,雖未經嚴格媒體培訓,卻將最生動真實的新聞現場和人間慘劇,如實報道予世人。他們才真正配得上「記者」的稱號。其後陳秋實與李澤華陸續離開中國。

公民新聞深影響中國媒體及社會,大眾藉此繞過網絡限制獲取資訊,與主流新聞互動推動變革,令政治及社會議題資訊得以流通。公民記者自生活角度真實報道,不受審查及高層影響,超越許多媒體落後。

疫情期間公民記者揭露實情,遭當局審查及拘捕。雖民眾依賴公民記者真實報道取代傳統媒體,惟因揭露真相,而屢遭執法部門打壓,政府視之為禍患。

美國公民記者Darnella Frazier獲2021年普立茲獎,表彰「她勇敢錄像報道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影片引發全球對警暴的抗議,凸顯公民在記者追求真理與正義中的關鍵角色」。她證明大眾亦能即時揭露真相,值得嘉許,反映警方濫權問題屢遭掩蓋,亟需公民監督。

Frazier勇於譴責不公、為正義發聲,彰顯新聞工作重要,實屬不易之舉。

新聞工作的第一職責是符合事實。新聞工作要第一效忠公民。新聞工作的本質是核實。新聞從業者必須獨立於報道物件。新聞必須成為權力的獨立監督者。新聞必須成為社會批評與折衷的論壇。新聞必須努力使重要資訊有趣且相關。新聞必須做到消息全面與適度。新聞從業者必須能夠根據他們的個人良知行事。
——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新聞要素:論新聞從業者需知及公眾的期待

為確保新聞履行為公眾提供決策資訊的主要功能,奉行並非易事,新聞從業者每日面臨違背原則的壓力,惟時刻堅持這些原則。

影像專輯

消息來源

原创报导
这篇文章含有维基记者第一手新闻。请参看对话页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