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举报学术不端 华中农业大学解聘黄飞若教授

【2024年2月6日讯】

華中農業大學調查後撤銷黄飞若一切職務和教師資格。11名華中農大研究生早前公開實名舉報,其導師兼教授黄飞若學術不端。他們以畢業後前途為賭注,提出125頁資料指控導師在論文中造假、偽造數據等。

學生举报黄飞若後 經調查被學校開除

华中农大发布通告,教师黄飞若学术不端等问题调查完毕,学校决定撤销其校内一切职务,解除聘用合同。在师德师风方面,不仅指导学生失责,还少发部分研究生助研津贴。

通告指,在学术方面,教师黄飞若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10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即發現造假數據,2篇论文署名不当,1个科研项目使用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其主编的教材亦侵权他人出版教材的内容。

通告依据有关规定,学校决定撤销其校内所有职务,解聘并报请撤销其教师资格,对涉及学术不端的论文和科研项目申请撤稿、撤项,停用其主编的教材。

南華早報報道,在權力結構嚴重不平衡的中國,中國學生舉報道師須極大勇氣,舉報教授通常會喪失學業機會,一旦失敗求學路斷絕,日後在該專業也難發展,學生前途可能面臨風險。

央媒稱此次11人「自毀式舉報」、堪稱悲壯勇士。學生表示,準備一個月材料舉報黄飞若,目的是不想以造假論文畢業獲得學位,也不讓其他同學誤選黃教授為導師。

學生早前指控,黄飞若教授在多篇論文中存在抄襲、造假等問題,在過去的研究工作中製造、篡改和偽造研究數據,同時大量使用「論文工廠」提供的假論文材料,最後得到學校證實舉報屬實。

舉報涵蓋黄飞若的學術不端行為,包括編造及操縱論文數據、鼓勵學生在論文中作弊,以及未向學生適當支付研究經費。學生表示,在黄飞若發表或指導的34篇論文中被發現有造假證據跡象。

學生稱發現黄飞若34篇論文造假證據,同時稱實際偽造論文可能更多。兩天後,華中農業大學宣布暫停黄飞若的一切職務和職務,指審核組調查發現,學生提出的有關實驗圖像、數據和研究結果的問題基本屬實。

南華早報報道,過去十年中國學術論文造假問題嚴重;報道引述統計,去年有超過一半的被國際學術期刊退稿的論文來自中國學者。

11学生齐举报 教授回应全部不实

1月16日晚20:58,華中農業大學课题组十一名成员联合实名举报指導老師黄飞若,多篇論文有學術造假,黄飞若也為無關人士及妻子署名,且扣研究生勞務費。

一成员张某在知乎发布题为“如何看待211高校华中某业大学动物Y养系黄某若教授十几年如一日的学术造假行为?”的文章,并附上长达125页的PDF文档。

多名成员亦在知乎提问“如何看待華中農業大學黄某若教授被课题组十一名成员联合举报学术造假?”下实名回答,并附上按下所有举报人手印的实名举报信。

在其举报材料中,十一名成员细数黄飞若的在指导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中强迫学生造假行为,以使其論文達至「完美」。此外还提到了其操纵同行评议、克扣学生劳务费、不当署名和教材编写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黄飞若的研究室有3名博士生和12名碩士生。

根據黄飞若的學生提供的資訊,他在2016至2023年間主管發表的15篇論文及19份博士生畢業論文中,存在使用相同實驗圖片但採集目標不同,或者實驗圖片與原始數據不符的問題。

南華早報引述張姓學生指,他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現學校內有些研究生雖未進行實驗,卻能發表論文。此外,部分樣本提供的數據也令人質疑,因為與實際情況不符。

舉報信中提到黄飞若宣傳兩名在其實驗室工作的博士後研究員發表數十篇重要期刊論文,但其他學生從未見到他們真正執行實驗,實驗室設備也很簡陋。學生認為實驗結果很可能是編造得出,因為收穫更豐,「這樣做麻煩少、花費小、成績好、量大,自然就成為某些人的首選。」

張姓學生是在對照同儕的研究進程時,漸漸觀察到這些不合理之處。雖然這些樣本被稱為已送第三方機構檢測,但覺得測試結果似乎缺乏依據。學生在舉報信中表示,目前公開的證據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編造的實驗可能還有更多待揭發案例。

舉報列明,黄飞若2016至2023年間發表的論文,同一實驗圖片被重複使用在不同論文。論文圖片明顯拼貼蹤跡。原始和發表數據不符,顯示操作或製造數據。2020年,當他讀研究生時,他開始起疑。他注意到有些學生發表論文,但似乎沒有做實驗。

例如2021年一篇由黄飞若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中,使用來自小鼠肝臟的一張蛋白質表達實驗圖片,但與畢業生作者Wang Tongxin的博士論文中,使用的相同實驗圖片,卻是來自小豬肝臟。南華早報報道,這四名學生將於6月畢業,但如果他們保持沉默,很可能會被要求在論文中偽造數據。

我們當然擔心後果,但這必須做。我們都做好了最壞準備,甚至準備失去學位回家找工作。
——張同學説

其中一名吹哨人Liu Xiaomeng在一封日誌式信中寫道:「我曾多次崩潰,真的不知道如何保持正直地畢業。」她在1月17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佈此信,表示自己被分入的實驗室幾乎缺乏所有必要的研究設備和材料,有一次還突然被提供了一些來源不明的數據,要她撰寫論文。

與此同時,一位研究動物分子營養與飼料加工技術的華中農大畢業生黄飞若,正以其在該領域的突出表現拔尖。黄飞若被評為省級的「青年拔尖人才」,成為研究界的新星。但學生指控其超過30篇論文涉及包含造假,包括15篇已發表文章和19篇指導的博士論文。

當日(1月16日)學校表示,對涉事教授啟動調查程序,不會容忍學術不端行為。雖然他們面對着學校體制中的權力懸殊,也知道舉報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學業成果,但他們認為有必要揭發真相。

這11名大學生膽識地向校方舉報,要求調查教授的研究結果是否屬實。「學術界長期容忍研究不端。但是我們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待一些權威學者的盛傳作弊行為,」《南早》報道引述另一名研究生研究生說。

学生否认教授所言被威胁 教授学术不端坐实

1月18日,涉事教授接受采访表示,举报信和材料内涉及的克扣劳务费、学术不端、操作评审、编造数据等全部不实,并表示是有带头学生威胁其他学生进行举报。

他聲稱,其已经编写好100多页的回应材料,但是尚不考虑公开。当事学生在看到教授回应后接受采访表示,没有任何人受到威胁,都是心甘情愿在举报信上签字,按手印。

1月19日,华中农大发布公告表示,举报材料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问题基本属实,初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决定即日(1月19日)起,停止其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韓國經濟報》報道,該案備受關注,因為黄飞若是動物分子營養和飼料加工技術領域的後起之秀學者,曾入選「傑出青年學者」,並獲得多項科研資助。黄飞若1999年進浙江華中農業學士班,2008年獲該校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工作,2017年升為教授兼博導。曾任系主任。

当事学生多次发声 称已做好最坏打算

在学校初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前的1月17日,多名参与举报的学生告诉记者,在涉事教师手下被威胁,如果不配合造假、编造数据写论文就无法毕业。而且其还压迫学生,就算学生生病也要求学生“随叫随到”。

随后部分学生接受采访表示,尽管非常担心涉事教师的社会资源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也担心被视为刺头而影响个人未来的工作与学术发展,但是为了之后的学生能认清该教师的真面目;让自己毕业后不背上学术造假的愧疚,他们选择了公开举报。

涉事教师终落马 15名研究生更换新导师而延迟毕业

2月6日,华中农大发布最终的情况通报,认定黄飞若存在学术不端和师德师风上的诸多问题,撤职并解聘,同时追究相关论文和科研项目。对其他涉及学术不端的教师开始调查,并妥善安置其带领的15名学生。

明報報道,學校師生雙向選擇,隸屬於黄飞若的15名在讀研究生已落實新導師。參與舉報的同學指,新導師後須重新選題,延遲畢業。

「自我毁灭的揭弊」 官媒: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央媒评价,要像整顿娱乐圈一样整顿学术圈。科研经费需要落在实处,学术诚信更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南華早報報道,近年中國學者論文撤刊案例屢見不鮮,與國際學術界信任有關。

工人日报称,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是在呵护诚信根基。积压学术不端的空间是在涵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更是在维护全社会的诚信根基。但如果在平常就有纠偏机制,怎会落到11名学生拼上毕不了业的风险去联合公开举报的地步?

處理結果一公布,話題佔據中國社交平台熱搜高位。一帖5萬人點讚祝11人前途錦繡;稱欣慰11人為正義賭上未來。人民網評11人舉報華中農大不捂蓋子、不護犢子,堪標杆。

南華早報指,學生舉報道師在中國幾乎沒有先例,舉報者往往要承擔重大後果。儘管未來面臨不少困難,11名學生依然選擇站出來。這表明他們不願以造假論文畢業,也不希望後繼學生再遭黄飞若誤導。他們的行動,讓更多人見識到真理與正義不應被權力壓制。

揭發中國學術醜聞

南華早報報道,在中國舉報指導教師的事件極為罕見;學生通常會忍受不滿,等到畢業才提出。南華早報引述參與舉報的Liu Xiaomeng同學表示,儘管擔心結果負面,但舉報是必要的。他們都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被開除學籍或離開校園、返回家鄉找工作。

南早指,這起事件發生於近年中國學者的國際期刊論文紛紛被撤回,造成學術界不信任情緒高漲之際。報道指,過去10年,中國研究人員在SCI期刊發表論文大幅增加,但同時撤回文章問題也日益嚴重。

南早引述《財新》數據報道,2022年,SCI期刊全球總計撤回5488篇論文,其中52%、即2879篇來自中國學者;2023年上升至75%。主要撤回原因包括利用「論文工廠」成果、剽竊、使用不實數據及造假等。論文工廠是指大批量產假學術文章和數據,賣給需要的研究人員的商業行為。

「論文工廠」可用作,提供虛構的數據,和論文撰寫服務、剽竊、使用不可靠數據以及成果造假等,以牟取利益。南華早報引述張姓學生透露,舉報他們的導師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是出於責任感。然而,他們也為可能面臨的負面後果感到擔憂,包括可能喪失學位、離校後就業等。

南早早報引述同濟大學上海校區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Fan Xiudi表示,「不道德案件通常是在機構外人揭發後浮現。」她說,「這樣的生態系統可能導致思想正確、真誠熱愛研究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在團體或機構中處於劣勢或邊緣化。」

她告訴南華早報,認為原因之一是出版論文與太多利益掛鈎,如晉升、撥款和獎項。這可能驅使研究人員採取不道德的捷徑,因為是否切合社會需求或數據的可靠性變得不那麼重要。學術機構傾向「容忍」潛在不誠實行為,這已成為「公開的祕密」。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