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港諜案初步聆訊 經貿辦官員旁聽遲到

【2024年5月24日讯】

香港駐英經貿辦間諜案,被告駐倫敦經貿辦經理袁松彪(63歲)及香港男子衞志樑(38歲)昨(24日)中央刑事法院再應訊。港經貿辦官員未能透過正門進入法院,曾嘗試從律師、陪審團和傳媒通道進入,後被指示到公眾入口排隊;亦因不諳法院保安規定,致錯過大部分聆訊時間,直至將近結束時方入庭旁聽。

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正門

英國刑事制度規定,皇家法院審理的案件,包括國安法案件,均須由陪審團審訊。香港國安法案件不強制要求陪審團審訊

兩人獲准以相同條件續保,毋須佩戴電子腳鐐,但須交出旅遊證件、不得離境、遵守宵禁、每周向警方報到,並接受警方檢查通訊軟件對話紀錄。案件將於10月25日進行第三次初步聆訊及審前覆核,預計明年2月10日在京士頓皇家法院開審,為期四至六週。

控方因第三被告、前英國皇家海軍隊戰隊成員Matthew Trickett(37歲)在保釋期間身亡,終止對他的起訴。Trickett於19日在Maidenhead公園內被發現身亡,英國警方正調查這起「不明原因」死亡事件。

辯方表示,案件主要依賴電子文件證據,目前尚未確定會否傳召專家證人,但不排除有專家出庭,證明電子證據的真確性。

案件管理聆訊約半小時,袁松彪全程戴口罩,表情冷淡。離庭時,袁在記者簇擁下,嘗試登上的士,但遭一名英國男子以已預約為由拒載。袁與律師繼續步行,最後截另一輛的士離去,未回應記者提問。衞志樑今日全程未戴口罩,精神奕奕,不時望向記者鏡頭。

法官駁回袁松彪代表律師,提出修訂須報備電腦使用之保釋條件的請求。

袁松彪為前香港警司,衞志樑曾任希斯路機場邊防人員、即英國邊境部隊及特警。控方指控兩人利用經貿辦官方銀行戶口,向英國私人保安公司付款,監視被港警國安處通緝的社運人士,羅冠聰、蒙兆達及劉祖廸等在英港人。

兩人被控於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5月2日期間,協助境外情報部門在英國進行資訊收集、監視和欺詐,以及在5月1日強行進入一處英國住宅,觸犯《2023年國家安全法》下的「外國干預」罪。

案件於本月13日在西敏裁判法院首次提訊時,控方曾反對Trickett保釋,理由是他在還押期間有自殺傾向,包括向看守人員表示一旦獲釋將自殺,因此要求繼續還押以確保其人身安全。

辯方則指Trickett需服用睪酮素,但在還押期間得不到該藥物,導致情緒低落及有自殘傾向,因此申請准許保釋,改為定期到警署報到。最終法庭批准辯方的保釋申請。

本月13日上庭後,Trickett一直不肯步出法院大樓,直至法院最後關門前一刻,他才掩面狂奔離去。自由亞洲電台攝記追訪他亦告失敗。

Trickett除被控協助香港情報機構,亦曾擔任特區高官訪英期間保鑣。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年1月出席倫敦教育技術及設備展覽會(BETT Show)期間,Matthew Trickett一直在旁戒備,在蔡與參展師生合照時被拍到身影。

同案另一被告衞志樑,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去年4月訪英被香港示威者攔截期間,曾坐在其中一輛涉事七人車的副駕駛位置,相信是為許正宇提供保安服務。

Trickett出生於1987年,19歲入伍皇家海軍陸戰隊,服役7年升任「分遣隊長」(detachment commander)。2021年加入英國邊境局,後調任移民局,今年2月21日到職。

港經貿辦官員未做功課 險錯過旁聽

倫敦經貿辦副處長黃凱鈴和助理處長胡文匡未能透過正門進入法院,亦因不諳法院保安規定,錯過聆訊大部分時間,直至將近結束時方入庭旁聽。兩人起初未找到正確入口,曾嘗試從律師、陪審團和傳媒通道進入,後被指示到公眾入口排隊。

兩人欲由正門進入法院,但保安拒絕並指示他們使用遠處公眾聽審通道。兩人低頭用手機避開記者鏡頭,黃凱鈴偶爾望向法院外牆。

兩人9時30分開始排隊,但因未做功課,臨到法院門口才知須將手提電話、大袋寄存,一度離開將物品存放附近商店,每袋每日5英鎊;10時14分重新排隊,聆訊1分鐘後即開始,直至10時42分將近結束時方入內。期間,庭內律師與法官討論程序細節,庭外公眾排長龍旁聽。

首被告袁松彪9時18分在律師陪同下抵達法院,未回應記者提問。次被告衞志樑隨後亦到達,就Trickett離世對案件影響保持沉默。法院外本地及國際媒體雲集,保安森嚴,公眾需核實身分及接受隨身物品搜查,禁帶智能產品入內。

商經局局長丘應樺本月23日與英國副總領事會晤,就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事件表達關注,促請英方儘速公開據報被捕的英國入境部門人員死亡詳情,讓公眾知悉事實,免生揣測。

丘重申,英方須公正處理事件,保障被捕人合法權益,確保經貿辦正常運作。丘強調,經貿辦職責為加強香港與當地各界聯繫,促進經貿、藝文交流,提升香港優勢認知,維護本港利益。

聲明指,經貿辦恆常工作包括舉辦活動、提供保安以順利進行,並統籌特區官員訪問行程,安排保安及交通,確保訪問順暢安全,同時作出適當保安安排,保障辦公室及人員安全;經貿辦活動皆「依法進行」,英國政府有義務確保經貿辦正常運作,活動有序開展。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本月24日批評英方以國安為由捏造案件,污名化中國,任意拘捕起訴在英中國公民,阻礙香港駐倫敦經貿辦正常運作,對此深表不滿及堅決反對;稱英方虛假指控及惡劣行徑褻瀆法治精神,以國安為名行政治操弄,嚴重侵犯在英中國公民權益,損害中英關係及英國形象。

中方強烈敦促英方立即糾正錯誤,切實保障在英中國公民權益及香港駐倫敦經貿辦正常履職,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及機構正當合法權益。英國本月14日曾傳召中國大使抗議英國港諜案,香港特首李家超同日證實與袁松彪為碩士同學,聲稱印象僅限於畢業相。

傳媒報道受限

英國倫敦警察廳上周一(13日)宣布檢控三名男子違反《英國國安法》,包括現任香港政府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63歲前警司袁松彪。同日流傳的「起訴書」詳述控方案情,被指是檢控方案情撮要,點名多名知名社運人士,但英國主流媒體報道未提及。

根據英國《1998年罪行與治安法案》第52(a)條,案件交付陪審團審訊前,傳媒報道受限,僅可報道基本資料、控罪摘要等,不可報道案中任何證據、被告定罪紀錄等可構成偏見的內容,違者可被檢控,罰款無上限,涉事編輯更可能面臨最高兩年監禁。

英國《1981年藐視法庭法案》規定案件「進行中」時,傳媒不得報道對司法程序構成重大風險的內容,違者可被罰款及監禁。

香港的報道限制與英國相若。根據香港《刑事訴訟程序條例》第9P條,除非法庭認為有利社會公正,否則媒體只能報道被告姓名、罪行、法庭、法官、律師姓名、保釋結果及條件、案件押後安排等6項資訊,違例者最高可被判罰5萬元及監禁6個月。

「9P條」源於法律改革委員會報告,旨在防止潛在陪審員因保釋聆訊中披露的被告品格、犯罪紀錄等資料產生偏見,影響被告獲得公平審訊的權利,同時保護被告即使最終無罪,也不會因已公開的資料而名譽受損。

香港《裁判官條例》第87A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報道案件由裁判法院交付高等法院審理或判刑的程序中的詳細內容,以防陪審團因此對被告產生偏見。但被告有權要求法官解除限制,以吸引證人協助,違者可處罰款1萬元及監禁6個月。

駐倫敦經貿辦有何任務?

香港與英國近年關係惡化,源於2019及2020年香港民主運動。英國批評香港當局在運動後期鎮壓反對勢力,而香港則不滿英國庇護運動人士。

葉劉淑儀本月19日接受訪問時表示,駐倫敦經貿辦的性質已有所改變,被指控的蒐集情報只是留意仇華議員及流亡港人的活動,「他們有那麼多反華分子,也有一些香港流亡的人士在那裡,不斷要求針對香港,他們都有責任去留意和報道。可能所謂蒐集情報,只不過做這些工作而已。」

對於英國的指控,葉劉淑儀認為要視乎事實根據,並指英方引用去年通過的國安法,涵蓋面很廣,「英國引進了等同外國勢力的罪行,他就用這條新的法例針對我們的經貿辦事處的人員,我認為他一定要交出非常堅實的證據。我相信我們政府,以及國家一定會極力捍衛我們合理的權益。」

葉劉指出,駐倫敦經貿辦的未來角色及定位已經收縮,辦事處搬遷後面積不及以往,昔日經常安排部長訪港及游說國會議員,但現時性質有所改變,「英國已經極少部長級以上的官員來,國會議員也極少。反而有批仇華的議員,以及香港一些流亡分子在那裡搞事,時常都推出一些議案針對香港,甚至要求制裁,經貿辦都要留意的。」

她強調,經貿辦必須留意仇華議員及流亡港人的活動,「可能所謂蒐集情報,就是留意這些發展。」並指駐港領事也會留意香港發展。葉劉淑儀承認,經貿辦性質已改變,從前負責游說議員、安排訪港等,但現時官方交流已減少。

葉劉相信,外國駐港領事館皆有蒐集情報,部分屬公開資訊,「如果我們的人員在經貿辦做同類蒐集工作,為何會犯法呢?我真的不明白。」

美國參議院去年通過法案,建議終結香港駐美經貿辦的特權豁免及關閉辦事處。葉劉淑儀當時認為影響不大,並指若然發生,特區政府可將辦事處及官邸放租,節省人手及金錢。

港府目前共設有14個駐外經貿辦,遍及歐洲(倫敦、柏林、布魯塞爾、日內瓦)、美洲(紐約、三藩市、華盛頓、多倫多)、亞洲(東京、曼谷、雅加達、杜拜、新加坡)及澳洲(悉尼)。

根據香港商經局上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駐倫敦經貿辦目前人員編制為19人,為港府14個經貿辦中最高,較其他地區經貿辦情況多2人。24/25年度預算開支為4,170萬元,較23/24年度修訂預算3,350萬元增24%。

上月19日,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會議上,行政會議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質問商經局代表:「以前的駐倫敦經貿辦很大,因為當時香港仍是宗主國,但現在似乎無太大用處,為何還要派19人駐守,耗資三千多萬?因為那些反中亂港的政客,你怎說他們都無用,他們立場先行。」

商經局副秘書長黃宗殷當時表示,倫敦經貿辦不僅負責英國,亦兼管北歐及中東歐部分地區。葉劉淑儀當時質疑道:「我懷疑他的答案,你說倫敦負責愛爾蘭和北歐,既然有柏林的經貿辦事處,倫敦應無需關注中東歐,是不是?怎麼可能!」

葉劉淑儀當時立法會上質疑倫敦經貿辦開支,指經貿辦搬遷後面積縮減,且不再租用官邸。葉劉淑儀本月14日出席活動後,對英國港諜案表示奇怪及震驚,指搜集情報並非經貿辦的職責範疇,英國的控罪不符經貿辦角色,特區政府需瞭解英方掌握何種證據。

根據英國《1996年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法》,香港經貿辦人員享有豁免遭訴訟和法律程序的權利。英國外交部列冊的外交人員名單包括處長羅莘桉及副處長黃凱鈴,但袁松彪則未列冊。

本報道所有時間為倫敦時間;幣值全部港幣

 
訊息經更新 — 突發新聞
 
警:Matthew Trickett死因無可疑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