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養老金被中國民眾質疑變相徵房地產稅

【2024年9月1日讯】

中國推出房屋養老金政策,不少民眾與專家質疑或加重業主負擔、提高居住成本、削弱購房意願,對中國房市增下行風險或負面衝擊,引發公眾憂慮開徵房地產稅。

中國房地產專題報道

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提出「房屋養老金」制度。官方指房屋養老金由個人帳戶和公共帳戶組成,個人帳戶為業主繳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而公共帳戶則由政府透過財政補貼、土地出讓金、土地增值稅及住房公積金收益等方式籌集,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於8月23日表示,「房屋養老金」制度將在上海等22個城市試行,由政府出資設立公共帳戶,對部分建築結構進行維修及設備檢測養護等。然而,此政策一經公布即引發廣泛質疑。

多名中國網民留言質疑,在普通民眾收入與養老金偏低的情況下,房屋養老金恐將增加業主負擔。他們指出,房屋維修理應由物業管理費支付,但實際效果不彰。部分人更質疑70年產權房屋是否適合納入養老金計劃。

網民亦對地方政府籌資能力存疑,認為在地方財政危機下難以負擔房屋養老金,擔心最終仍需業主自行承擔維修費用。他們呼籲中國政府應先解決民眾的養老問題。

然而,民眾對房屋養老金的資金來源、管理及是否會演變成新稅種仍感憂慮。有人認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試圖以此穩定房地產市場,拉動經濟增長。亦有觀點質疑房屋養老金是否變相擴大政府財政收入,是土地財政下滑背景下的權宜之計。

從潛在影響來看,房屋養老金試點或有助提升老舊住房價值,促進與住房維修相關行業發展。但此舉措能在多大程度上穩定房地產市場,仍有待觀察。房屋養老金制度的推行再次引發公眾對開徵房地產稅的猜測和憂慮。

《經濟觀察報》8月27日報導,民眾主要擔憂資金來源。儘管住建部連日發布多則公告澄清,強調房屋養老金的公共帳戶由政府籌資,不會增加老百姓負擔,但仍未能平息質疑之聲。許多民眾對房屋養老金的資金來源、管理及是否會演變為新稅種仍感憂慮。

微博博主「青光楚辭」在8月25日貼文指出,現行按建安成本5-8%繳納的房屋維修基金,因支取手續繁瑣導致使用率極低,多年來積存大量資金卻缺乏透明化管理。他呼籲新推出的房屋養老金應盤活既有房屋維修基金,提升居民福祉,刺激消費,而非直接或間接向屋主增收費用。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向《美國之音》表示,在當前房地產景氣低迷下,中國地方政府恐難以籌措房屋養老金所需資金。他指出,作為主要財源的土地出讓收入已連續兩年出現兩位數衰退。

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林浩波向《美國之音》分析,中國政府推出房屋養老金,可能意在因應二手房市場承壓而採取的救市措施。他認為透過政府出資維修老舊房屋,或有助穩定二手房價格。

然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系教授史鶴凌向《美國之音》直言,在地方財政困難的前提下,住建部推出這項難以執行的政策令人匪夷所思。他指出房屋養老金的推行可能提高居住成本,削弱購房意願,反而加劇房價下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帶來負面衝擊。

房屋養老金政策雖有為老舊房屋維修與保值的良善初衷,但在中國當前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財政緊絀的大環境下,其執行與管理恐面臨諸多難題。

本新聞報道所有幣值為人民幣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