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熱錢流入激增

【2011年2月18日訊】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說,2010年,短期資本入境額度大幅竄升。專家指出,和中國龐大的經濟總量相比,目前的熱錢流入規模仍然有限。中國較高的通脹率主要是國內信貸增加的結果。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17日公布說,2010年,中國熱錢流入淨額為755億美元,比2009年的291億美元增長了一倍多。

熱錢在理論上一般定義為國際短期投機套利基金,但實踐中很難用嚴格的標準測量。中國國家外管局的計算方法是將外貿順差、直接投資淨流入、境外投資受益以及境外上市融資四個項目加在一起,再用當年外匯儲備增量減去其相加之和。

外管局在最新發布的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指出,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維持了告訴增長,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增強,熱錢總體呈現小幅淨流入態勢。

從變化幅度來看,2010年熱錢流入激增是2007年以來波動幅度最大的一年。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貿易政策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這樣解釋其中的原因:「中國熱錢入境在2010年比2009年翻了一倍多。我不感到奇怪。2009年中國經濟比現在要弱得多,儘管GDP數字可能沒有完全反映出這一點。短期資本隨著經濟強弱周期大幅度波動是完全正常的。」

中國國家外管局在報告中指出,從1994年到2010年的較長時段來觀察,1994年到2002年期間中國熱錢基本呈現淨流出狀態,而其後則呈現淨流入。16年間總體淨流出一千億美元。

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指出,僅從最近兩年的增幅來看中國熱錢並不全面。他認為,鑑於中國經濟總量增長迅速,熱錢對中國外匯儲備和經濟的影響其實有限。他說,「中國經濟規模現在達到了6萬億美元。新增的300多億美元熱錢流入不是很大的數目,至少和中國國內的信貸擴張比起來不算什麼。」

外管局在最新公布的報告中說,現行統計數字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出熱錢規模。因為在外匯儲備增量中扣除貿易盈餘、FDI、以及境外投資受益和上市籌資後的差額並非都是純粹套利、違法違規或者不可解釋的跨境資金流動。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近期熱錢流入的激增將削弱中國政府控制通脹的努力。

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經過權重調整後的最新通脹數字。2011年1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9%。其中,食品價格漲幅最為搶眼,超過10%。

不過,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認為,儘管熱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中國境內的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但熱錢對CPI的推動作用其實有限。他說,「中國自己的貨幣政策驅動了目前的通脹。現在的通脹是2009年信貸發放的效果的自然顯現。中國開始試圖控制信貸增量,但這需要一段滯後期。」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宣布對信貸計算方法作出重大調整,用「社會融資總量」取代「廣義貨幣供應量」,以此更為全面地反映實體經濟融資情況。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