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示威者麻省理工对峙 维基记者目击激烈现场

【2024年5月19日 麻省剑桥讯】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园内爆发多场大规模示威活动。支持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民众在街头对峙,警方大规模戒备。有来自校内外的示威者自4月21日起在校园组织“科学家反对种族灭绝”活动并扎营于学生中心前的Kresge草坪。示威者谴责以色列国防军以哈战争中对于加萨居民的“种族灭绝”行为,呼吁以色列和哈玛斯双方立刻停火,要求校方表态并停止与以军的研究合作项目和财务联系。同时,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工会(MIT Graduate Student Union)也发起连署就相关议题向校方施压,并表态支持全美各校的示威扎营行动与言论自由。

校方在约两周后对参与扎营学生发出警告,并勒令部分参与示威的学生停学、停课、阻止毕业或暂停参与研究项目,其中部分学生也被勒令搬出宿舍。警方亦于其后拘捕多名学生并拆除帐篷清场,引发部分师生和民众不满。

学生抗议与警方冲突

据该校研究生工会主席Sophie Coppieters 't Wallant透露,至少25名学生被停学,其中包含13名研究生。工会强烈谴责校方和警方在没有正当程序的情况下驱逐学生并实施暴力拘捕。本月9至10日,警方先后在史塔特科技中心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前及学生中心前的Kresge草坪扎营处拘捕9名和10名学生,拆除草坪上的帐篷,有片段显示警方使用不当暴力。被捕学生稍后获释。校长Sally Kornbluth同日致函全校,指示威活动已成为校园高风险的导火索,学校别无选择,只能予以制止。但这一做法引发了该校部分师生的强烈不满。

研究生工会发起示威游行,抗议警方拘捕学生,并表示这已违反了涉事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与校方之间的合约。11日下午,近百名学生在学生中心外集会,高喊口号、挥舞标语,警方则出动大批防暴警力戒备。有组织者表示,这是麻省理工40年来首次有学生在校内和平示威时被捕。有参与示威的学生向记者表示,他主要是为了声援被捕学生,虽不完全支持示威的所有诉求与方法,但反对校方拘捕和平示威学生,认为校方处置不当损害学生权益。该生提到,部分示威口号含对警员的人身攻击,他担心这可能模糊了抗议的焦点。但他也表示理解示威者的某些过激行为,认为需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滋扰才能促使校方重视和回应。最后,他也感叹以巴冲突的历史渊源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复杂。

不同立场人士街头对峙

除学生外,大批校外民众亦参与示威。5月15日,该校前的麻州大道和周边道路爆发大规模示威,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立场的民众在此对峙,导致周边道路一度封闭。现场气氛紧张,双方情绪高涨。记者观察到,相比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支持以色列立场的民众年龄层普遍较大。随着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开始游行并移动至位于Vassar街的史塔特科技中心前,部分支持以色列的民众随之移动,另一部分则驻留原地。

双方的观点分歧明显。一名当地挺以长者向记者派发传单,他在访问中指控挺巴示威可能获卡达等外国势力资助、否认以军犯下“种族灭绝”,指加萨人口战前战后无太大改变,不能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相提并论。这名长者坦承以军可能会在军事行动中误杀平民,但认为这是因哈玛斯混迹平民之中而难以完全避免的。他将巴勒斯坦的人权问题归咎于哈马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同时,他强调以色列是民主、自由且尊重人权的国家,在其控制范围内的阿拉伯裔民众都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甚至出现过阿拉伯裔的内阁部长(编按:如Raleb Majadele)。

对于以色列建国导致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的说法,该名长者予以否认,称许多巴勒斯坦人是在以色列建国后,才因以色列较为富裕,而从其他阿拉伯国家迁入。另外,他对拜登政府在支援以色列、乌克兰与台湾的迟疑态度表示不满,但他也坦言不信任前总统特朗普,因此在下届大选中,他计划以手写方式投票支持另一位共和党人。

现场以挺巴人士为主,示威者高举标语、高呼口号、挥动旗帜,场面激昂。现场气氛热烈,口号此起彼落,但秩序良好,未见严重冲突。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有挺以示威者展示古以色列王国前期疆域地图,但图中并无加萨地带,亦有一位挺巴示威者同时举起巴勒斯坦与也门国旗。

“从河流到大海”口号各有诠释

示威者沿途高喊“从河流到大海”(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口号,引发了不同解读和争议。这句口号的字面意思被部分人理解为从约旦河地中海的土地都应归属巴勒斯坦,而这意味着以色列国的消亡。但也有示威者认为,这句口号强调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应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同等权利,而非针对以色列提出的领土主张。

记者采访两名参与示威的麻省理工学生。其中一人表示,“从河流到大海”等口号存在多种诠释空间,但部分示威者可能只是随声附和而未必了解其争议性,也可能因此冒犯了校内的以色列籍和犹太裔师生。另一名学生则认为,这一口号反映巴勒斯坦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诉求,并不意味着要消灭以色列,且无论是何种口号都有可能冒犯他人。

记者到场采访图影辑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找到与本新闻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延伸阅读

据《奥斯陆协议》,西岸分三区:A区巴方全权控制,占18%;B区民事归巴、安全归以,占22%;C区以方全控,占60%,含犹太定居点与约旦河谷。以方直控西岸约60%,巴方全控约18%,另22%双方各司其职。

惟国际社会多认西岸整体属被占领土,以方占领及定居点皆不合法,终应归巴方所有,但巴勒斯坦方主权尚未完全实现。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找到与本新闻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消息来源

原创报导
这篇文章含有维基记者第一手新闻。请参看对话页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