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新聞新聞專題:「鐵鏈女」兩周年 小花梅下落仍成謎

【2024年2月4日訊】

距離江蘇徐州「鐵鏈女」事件發生已經整整兩年。這起事件曾震驚全國,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當事人小花梅的下落,後續情況卻鮮為人知。她是否真的被社會遺忘了?

江蘇徐州豐縣東陽

「鐵鏈女」事件曝光二周年。從2020年1月27日,那張令人不寒而慄的「鐵鏈女」照片在網上曝光,震驚全中國民眾之後,事件一發不可收拾。多名涉案人員被捕入獄,各地也高調開展了打擊人口拐賣的專項行動。

然而,事件的主人公——雲南籍的小花梅,即我們所熟知的「鐵鏈女」,她今天的生活狀況,到底狀況如何,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事件曝光後,小花梅被從豐縣一所民政直接基地強制隔離。之後,有消息表示她被政府官方送往精神病院重新評估,但具體病情和住院時間卻無從得知。

可是,兩年過去,除了政府當初的簡單說明,再無任何有關小花梅的詳細情況洩露。她當前的精神和生理狀況,住院治療的效果,是健康還是需要長期康復,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兩年來,儘管政府高調打擊人口拐賣,但小花梅當前的生活狀況和精神健康狀況,官方均沒有公開回應。此舉再次引起網友質疑,政府是否還在隱瞞與掩蓋小花梅的真實情況。

與此同時,人們也無法獲悉小花梅是否已被送返家鄉。更沒有親友或愛心人士能現身說法,證實小花梅的生死安危。這再度引起網友質疑,是否有隱瞞與保密。

人口拐賣問題系統性,短期打擊難生效。立法和懲處需長期嚴格執行才能解決問題。在倫理角度,婚內強姦定義和處罰亦待闡明。兩年來,小花梅下落仍是疑問。社會是否真的已經遺忘這段鮮為人知的痛苦經歷?

「鐵鏈女」事件一審,董志民被判9年,其他涉案人員8至13年。但法院未認定其婚內強姦罪,且小花梅下落仍然成謎。自由亞洲電台引述學者李柯分析,中國農村由於傳統思想及一胎化政策,導致男多女少,增加了購買新娘的需求和市場。

「鐵鏈女」兩周年:小花梅下落仍成謎

這起事件曝光於2022年1月27日。一名被鐵鏈拴着脖子、身處破屋的女性畫面在網上曝光,激起全國強烈反響。1998年,小花梅被董志民等人非法拐賣到江蘇,遭受虐待和非法拘禁,並被強行登記結婚。之後一共給董志民生下8個孩子。

經調查確認,該名女性叫做楊慶俠,原名「小花梅」,21歲離婚後回到家鄉時就表現出言語和行為異常。此事震慘全國,人們都對相關地方政府長期視而不見感到不滿。

董志民被判9年有期徒刑,其他相關人士被判8至13年。但網民質疑,董志民的量刑過輕,法院未認定其婚內強姦罪。此外,案發兩年來,小花梅的下落再無消息傳出,她是否得到妥善照料也令人懷疑。兩年來,小花梅下落再無音信,其情況亦令人擔憂。

據學者李柯分析,中國農村由於傳統思想及一胎化政策,男女性別比失衡,女性外出打工人數增加,也因此造成購買新娘的市場。人口買賣因而被合法化。

自由亞洲電台指,事件曝光後,中國女權意識明顯增強。城市中產婦女關注程度前所未有。但有學者指出,討論更多停留在個人層面,暫時未見系統性改變。政府多次強調女性回歸家庭,也引起爭議。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指,人口拐賣問題是深層次的,短期行動難起殺效。立法和懲處均需要長期嚴格執行才能進一步了結此問題。而倫理層面,婚內強姦還需明確定義,應視為重罪處罰。

事件曝光後,中國女權活動人士呂頻指出,事件雖引起討論,但未見系統性改變。教授李柯則表示,事件引發城市中產女性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性別平等議題。

中國「女權五姊妹」之一的李麥子指出,當局越來越嚴格打壓女權人士,當局打壓女權人士的成本越來越高。去年4月,新華社報道小花梅入院治療,但其真實狀況及下落仍然成謎。人們擔槆,是否還應追究更多相關責任?小花梅的下落又會是如何?

儘管官方報道在去年4月初提到「小花梅」入院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但至今外界未能獲得更多消息。據官方報道,小花梅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能夠穿衣、進食,並且能夠與他們進行簡單的交流,但存在認知障礙。小花梅的長子透露,母親能夠認出他,並叫出他的名字。

除了涉及拐賣人口的刑事犯罪,還需要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審視「鐵鏈女」事件。在此案中,引起最大爭議的問題之一是法院為何沒有認定董志民犯下婚內強姦罪。根據中國刑法第236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手段強姦婦女的行為,將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耶魯大學的中國刑法專家唐哲(Jeremy L. Daum)表示,從法律上來看,「中國並沒有將強姦罪行排除在婚姻之外。」然而,在審理過程中,法院往往傾向於考慮婚姻是同意性行為的表現。如果夫妻分居或提出離婚,法院就有充分的理由進一步審視意願問題。

對此,教授李柯表示,目前中國在婚內強姦問題上的研究較少。再加上法院認為相關案情不成立,目前還很難找到全國範圍內的統計數據。她指出,中國刑法的原則是受害者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由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再由檢察院提起公訴。

然而,「問題在於,如果中國根本不存在婚內強姦的概念,那麼公安機關就沒有介入的理由,檢察院也沒有提起公訴的理由。」她認為,儘管受害人可以以人身傷害為由要求公安介入,但這只能算是家暴而非強姦。

「鐵鏈女」事件引發了社會對倫理道德問題的深思。除了激起車浩及羅翔兩位教授對提高收買被拐賣婦女一罪刑責的爭議外,婚內強姦的認定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這一事件凸顯了中國法律和社會對於婚內強姦問題的重要性認知不足。

近年來,中國女權議題受到越來越多普通公眾的關注,表現在網上討論的熱度升高和實地調查報道。例如「鐵鏈女」事件曝光後,大量網民轉發相關影片並前赴現場採訪,展現出對性別平等問題的高度重視。這為推進中國女權事業帶來了很大助力。

但同時也面臨一定挑戰。一些女權人士指出,儘管可以在網上開展更多討論,但在制度和文化層面實現實質性改變的難度還很大。中國官方近年來也強調婦女應該回歸家庭負責生育和家務,這被認為會增加婦女的雙重負擔。

此外,政府在處理女權事件時的做法也引起爭議。例如去年有網民前往探望「鐵鏈女」,結果被警方拘留審訊。女權活動人士李麥子表示,這顯示政府越來越濫用權力打擊女權人士,削弱了公眾追究事件的能力。

據女權活動人士呂頻表示,雖然網上和實際調查獲取了更多討論女權話題的機會,但是否實際改變社會觀念還難下定論。以彩禮問題為例,當局往往着眼於兩性法律關係,忽略女性在婚姻中的無償勞動訴求。

呂頻指出,儘管個人層面有更多女性選擇不同生活,但制度上難有實質改變。同時,中央領導人講話較為傳統,重視婚姻生育而較少關注性別平等。外界亦注意到,決策高層依舊是男性聲音居多。

李柯教授分析,新中國初期開明立場鼓勵婦女參與社會,但近年強調回歸家庭或是考慮人口問題導致的決策。這也反映出,官方口說的性別平等在實踐上難以落實。

中國「女權五姊妹」之一的李麥子指出,儘管網上討論日趨活躍,但尋求現場參與的公民卻面臨拘留風險,這反映政府對女權組織活動的打壓趨勢。她擔心這導致公眾監督能力下降,影響相關事件追究。

據中國公安部統計,2021年全國拐賣婦女兒童案件比2013年下降近九成,成績備受肯定。然而,專家表示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樂觀。

李柯教授指出,公安部數據難以真實反映問題,仍需長期實證研究才能準確評價成效。她舉例稱,雖2001年修改《婚姻法》,但2006至2011年間逾七成農村婦女遭家庭暴力,法院均不支持受害人。

2015年通過《反家暴法》後,各地發放的人身保護令雖上升,但與家暴案件量相比仍相差懸殊,顯示在實際執法水平仍待提升。女權人士呂頻亦質疑政府行動僅「姿態宣傳」,未真正照顧女性利益,執法階段亦無開放女性參與監督。

國務院1989年已下令打擊人口販賣,2008年起三次出台反販賣計劃;內容包括立法修訂保護被害人權益,要求部門一旦發現可疑事件立即報警。不過,學界普遍認為,家庭暴力和人口販賣深層次成因仍需長期治理;政府宣傳成果未免自我褒獎,實際績效仍有待觀察證明。

伸延閱讀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