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新聞:中性的觀點

方針與指引

擾亂
中性的觀點
內容指南
樣式指南
引用來源
命名常規
審核新聞

原創報道
委派政策
翻譯指引
被放棄的新聞
回退不過三原則
刪除方針
保護方針
封禁方針
版權信息
圖像使用守則

禮儀
用戶名

維基新聞的方針是所有的條目應該以中立的觀點Neutral point of view)寫作:沒有偏側(Bias),公平的陳述所有的觀點。按照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吉米·威爾士Jimbo Wales)的說法,中立的觀點是「絕對的、無可爭辯的[原則]」(absolute and non-negotiable)。[1]

簡單來說,中性的觀點就是您在編寫文章的時候,要沒有偏見(unbiased)、要公平地把各方的意見表達出來。這是很容易被誤解的——這並不是假定只由您認為是「沒有偏見而又客觀的觀點」出發去寫文章。維基新聞的中立觀點(Neutral point of view, NPOV)政策指的,是我們應該要把爭論中各方面的聲音都公平地表達出來,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簡單講就是中立的立場,中性的描述

同心協力去使我們的文字沒有任何偏見是至關重要的。這亦是維基新聞的能夠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

編寫沒有偏見的文字是一門需要不斷練習才能夠熟練的藝術。

以下的一篇論文會深入解釋這項經過很多討論後才得出來的一項政策。我們極鼓勵您細心閱讀,表達您的意見,以致最終能充份掌握這政策。

序言:中立性的基本概念及維基新聞要保持沒有任何偏見的原因

維基新聞其中一個最關鍵的政策,就是所有文章都應該是「沒有偏見」,或是寫的時候要從一個「中立觀點」出發。我們對這兩個名詞的定義是要比日常的用法更要來得要精確的。能夠充份而徹底去掌握「中立」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希望您能細心閱讀以下的文字。

簡單來說,用「沒有偏見」(從「中立觀點」出發)的文字就是要使那些文字不成為任何一個特定的觀點的擁護者,反而我們要確保在爭論中的各方的觀點都能被公平地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簡化了的定義,而我們將會在以下的部份闡述一些極其細微的差別。但現在我們可以說,用沒有偏見的文字去寫文章,就是要儘量去敘述爭論,而不是去採取某一特定的立場。

為什麼維基新聞要沒有偏見?

人類就某些事情上,經常都有不同的意見。在任何有分歧的題目中,每一方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真相,而當某一方的觀點與另一方的觀點產生矛盾時,那一方的擁護者就會認為另一方的都是不正確的,所以就不是知識。當在「真相是什麼」的問題上有分歧的時候,「知識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問題亦會有分歧。當某一個人堅持「甲是對」,另一個人可在維基把文字改變,而令其變為「甲是錯」。維基新聞的成功在於它由眾多參與者協作努力的成果,但在協作的同時,我們應當怎樣去解決這一個無止境的「編輯戰」(edit wars)的問題?

一個解決這問題的辦法,就是我們得承認「人類的知識」是包括在不同的題目中的、所有不同的(重要、已發表的)論點。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將在這個定義下的「人類的知識」表達出來。同樣地,什麼是已經「知道」的是會隨着時間而改變,而每當我們用這個意義的「知道」時,我們通常都會用到所謂的着重引號(scare quotes)。在中古世紀時,我們「知道」疾病是魔鬼帶來的,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又是不一樣的。

我們可以用一個有偏見的角度去看人類知識:我們能以一連串的理論去說明某一題目,然後聲稱有關這個題目的事實是怎樣怎樣的。但由於維基新聞是一個國際共同協作的工程,當我們發展得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將能在眾多參與者和讀者之中,找到每一個題目中每一個不同的觀點。為避免無止境的編輯戰,我們得同意將每一個觀點都要公平地表達出來,而不於文字中去主張其中的任何一個觀點是正確的。這就是我們所要說明的「沒有偏見」和「中立觀點」的意思。要從「中立觀點」出發去寫文章,我們就是要把有爭議的觀點表達出來,而不把它定為事實。要做到這樣,我們在描述那些觀點時,要令其反對者可以接受,同時要註明那些觀點是屬於哪些支持者的。

總結我們訂立這個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維基新聞是一個新聞源,也就是全人類知識的集合。但因為維基新聞是一個由國際參與者共同建立的資源,我們可以肯定其他參與者都不會就所有關於人類知識都跟我們有共同的看法。所以,我們可以對「人類知識」採用一個較為寬鬆的定義:人類的知識應該包括所有關於「什麼是事實」而互相衝突的理論。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力把這些有衝突的意見公平地表達出來,而不去擁護其中任何的一個。 我們採取「沒有偏見」政策還有另一個原因:當讀者清楚我們沒有期望他們去接納任何一個特定的意見時,這有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想法,從而能夠鼓勵他們達到思想自由。所以四處的極權政府及教條團體或會找到原因去反對維基新聞,如果我們能成功地堅持我們的「沒有偏見」政策──在廣泛的題目中的眾多互相衝突的意見能夠同存並得到公平表達的機會間接表明了我們(即維基新聞的創作者)相信我們的讀者自我思想的能力。這是一種非常解放的文字如果它能夠公平地表達多種觀點而沒有要求讀者去接納其中任何的一個。中立性能夠推翻教條主義:這是幾乎每個Wikinews參與者都基本認同的。

什麼是中立的觀點?「無偏見」和「中立」所指的究竟是甚麼?

我們所指的意思並不是十分顯而易見的,常常有人錯誤地理解了我們的意思。

「無偏見」,「中立」等等詞彙有許多正確的解釋。而維基新聞政策對「中立的文章」的解釋是「描述具有爭議的觀點,而不強加該觀點」。以下是對這個政策的更進一步解釋。

首先,請先考慮一下一篇中立的文章只是描述爭議性的觀點而不強加該觀點的意思。一篇中立的文章不僅僅只提到最流行的觀點;它也不在提到所有觀點後,斷言那個最流行的觀點的正確性;它也不斷言某個更溫和的觀點是正確的觀點。一篇描述所有觀點的文章會說,p主義者相信p,q主義者則相信q,而雙方在哪些地方有不同意見。一篇完美的文章還會提供一些背景資料,解釋誰相信p,誰相信q,以及為什麼他們的意見會分歧,哪一個觀點更為流行(這裡要注意,不要妄下斷論,那個更流行的觀點並不意味着就是正確的)。詳細的文章也可能包含p主義者和q主義者雙方對對方的觀點,對對方觀點的反駁、批評,但同樣不要斷論哪一方獲得爭論的勝利。

有一點需要詳細解釋。我們所說的「中立的觀點」並不是其字面上的意思。一些「中立的觀點」對於具爭議性的觀點提供了一個「中性」或者「溫和」的觀點。這是對「中立觀點」的一種解釋。作為一部更優秀的新聞源,維基新聞懂得所謂「中性的觀點」根本不是一種觀點或立場,根據我們的理解,當一個人以中立的口吻表達時,他非常小心地不對任何觀點的正確性進行評論。

還有一點也需要解釋。寫一篇中立的文章時應該提出雙方的觀點並解釋雙方的觀點,而不是提出某一個立場是對的。我們可以把中立的文章想成是一篇公平、無私以及歸納性的對辯論進行描述的文章。當然,人們可能懷疑如果不對任何一個立場進行評論,是否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無論是資深的學者,還是善打筆戰的作家,亦或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他們都能非常好地協調偏見,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所以他們能夠立即指出一篇爭論的解釋中的傾向性。而他們只要願意,再帶點創造性,他們就能夠移除那個偏見。

這裡有一點要澄清。不需要在文章中給那些較少獲得認同的觀點與那些獲廣泛認可的觀點同樣的篇幅。我們不應該試圖認為那些較少人同意的觀點應當受到那些獲廣泛認可的觀點同樣的注意。那將是誤導性的。如果我們要公正地呈現某一爭論,我們對某一觀點描述的篇幅應當與他們受到該議題的專家或當事人的關注程度成比例。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應當對那些少數人同意的觀點做保留。我們可以專門為它們寫一個條目,而維基新聞對文章的篇幅沒有任何限制。但就是在這些文章裡,我們也應該確保中立性。

政策的其他構想∶表明事實,包括關於其他意見的事實而同時又不表達意見的本身

我們有時給無偏見政策一個新的定義:表明事實,包括關於其他意見的事實而同時又不表達意見的本身。「事實」指的是,「一則沒有重大爭議的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調查的結果可以被認為是一個事實。「火星是一個行星」是事實,「2+2=4」是事實,孔子是個哲學家也是事實。沒有人會認真地對這些事進行爭論。所以維基人可以十分自由地表明任何可以獲得的事實。「意見」則指「一則有重大爭議的信息」。在一些例子中我們無法清楚地斷定一個爭議是否是「重大」的;但也有很多很清楚的只是意見或觀點。「上帝存在」是一種觀點,「批頭士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是一種觀點,「直觀邏輯比其他邏輯好」是一種觀點,而「美國不應該在廣島和長崎使用原子彈」也是一種觀點。

當在確定一件事是事實還是意見或觀點時,事件的真正事實並不重要:至少在理論上有所謂「錯誤的事實」(每一個人都同意,但卻是錯誤的),同時也有「正確的意見」。

這樣說來,維基新聞應該並只應該陳述事實。當我們想要陳述意見時,我們應該通過他人之口轉換成事實。例如,與其斷言「上帝存在」,我們可以說「大多數美國人相信上帝存在」。第一個陳述是觀點,而在第二個句子裡,我們描述的是事實。還有要銘記的是,當我們在陳述意見時,人們對這個意見應該如何被呈現也可能有分歧;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描述一個意見。

但是Wikinews的無偏見政策就是只陳述事實而不斷言意見是否是錯誤的。當說明一個意見的事實時,也應該加入與之爭鋒相對的觀點,而且對雙方觀點的正確性不加評論。還要清楚地陳述這些觀點背後的理由。

公正性以及同情的語調

如果我們要公平地描述一場爭論,我們應該用一種持續正面及同情的語調。很多文章雖然提到了兩方的觀點,最後卻對某一方有偏袒。這是錯誤的。即使一篇文章陳述的全部都是事實而沒有意見,它依然可以通過對事實的選擇性描述或對文章的結構組織來表明其立場。

我們應該用一種能夠使人聽起來有道理的語調來寫文章。讓我們用同情的語調來陳述所有的對立觀點。我們可以說,「某某某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是一些反對者認為該觀點的支持者忽略了某某細節。」如果我們無法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必需進行多次的編輯以達到完善。

刻畫對於人們的藝術及其他作品的意見

一個特殊的案例是對審美觀點的陳述。一些關於藝術、藝術家以及其他創造性議題(例如像音樂家、演員、書籍、電子遊戲等等)的維基新聞條目可能是充滿激情的。我們一致同意,這樣的文章不應該在一部新聞源中出現;我們無法全體一致認為某某某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但是一些藝術家或一些作品如何被公眾,被評論家或是被同行專家所接受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供這些對作品的觀點的綜述,甚至附帶重要評論或觀點的引言和參考是十分合適的。例如,「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一個學童應該從一部新聞源上獲得的知識。注意,確定一些藝術家或作品獲得怎樣的反響需要通過大量的調查與研究;但是這些觀點,不同於普通維基新聞文章作者的觀點,對一部新聞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的做法請您參考: 1.儘可能的把各種評論都擺在讀者面前。比如「有些人認為……而有些人則執不同意見,認為……」 2.對沒有定論、沒有比較一致評價的作品(特別是現當代作品),應避免給出結論性的敘述。

後果:為敵人寫文章

那些不斷地在一些(諸如)政治性文章中加入自己的觀點,而不管是否已經陳述了其他觀點的人就違反了無偏見政策。而該政策要求我們不僅僅只代表自己的觀點,同時還要為對方說話。如果我們不試圖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麼維基新聞將會深受其害。我們都應該以最憐憫、同情的的方式來描述對方的觀點。

我們這麼說會造成一些初次閱讀本政策的人感到意外。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維基新聞寫一些完全自由的觀點,那麼怎麼會不使本政策成為悖論呢?本政策說,「沒有偏見地陳述雙方觀點」,如果那不是在強制我們每一個人都公平地描述我們不同意的觀點的話,那還能意味着什麼呢?或許您會以為那意味着「公平地表述您自己的觀點,並尊重他人表達其觀點的權利。」或許那是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再考慮一下,如果我們在點擊「保存」按鈕的那一刻對整篇文章負責的話,那麼當我們在編輯一篇代表了我方觀點而沒有提到對方觀點,和不完整、不公平地表述了對方觀點的文章時,我們就是在使Wikinews成為一個具有偏見的新聞源。而如果說我們不對整篇負責的話,那說得通嗎?您能指着某一段說,「這些是我的,那些是您的」嗎?在一個如此重視並強調中立性的計劃中,這種態度是完全錯誤的。

也許持另一觀點的人會認為您表述其觀點的試圖是低於其標準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想法本身。在解決中立問題的爭論中,公平地告訴讀者爭辯雙方的觀點,並嘗試去表述對方的觀點要比連試都沒試要好得多。

「為敵人寫文章」聽起來好像我們故意在陳述一個有漏洞的論據。但是我們最好這樣看待這個問題:這種行為其實是為對手添加最好的論點,最好還引用那些曾經提出過該論點的人的話,並使用最同情的語調。學者們,例如哲學家,就常常做這種事。

例子

英文維基百科關於墮胎(在美國,墮胎是一個十分敏感而且公眾分歧很大的議題)的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典範。2001年年初曾經有一場非常激烈的關於該文的爭論,在廣泛的討論和爭辯後,該文章深刻地描述了墮胎的道德以及法律效應,以及公眾對該議題的不同立場。

異議及澄清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反對意見或問題以及解答。

根本都沒有「完全客觀」這回事兒,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事情。那麼又能談什麼「中立」?不帶任何偏見的中立根本不可能存在!

這是對中立政策最常見的批評。這也反應了對中立政策最大的誤解,也就是以為中立政策一定要與客觀有什麼關係,其實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本政策根本都沒有提到這世界上有「客觀」這東西 ―― 好像一篇以所謂「客觀」的觀點寫的文章就一定是正確的。這根本就不是我們的政策也不是我們的目標!相反,我們對「中立」和「無偏見」的理解是與大多數人對這兩個詞的理解稍有不同的。中立政策是說,我們應該試圖刻畫爭辯,而不是自己參與爭辯。也就是說,從一個哲學家的觀點,我們不應該寫有爭議的文章;事實上,哲學家就是做這種事的,即使是最最相對主義的哲學家也是如此。有經驗的相對主義者會馬上發現中立政策是與他們的相對主義完全相符的。

如果到這裡為止對本政策還有任何爭議的話,那就是是否可能公平地表述爭論,使爭論的兩方在閱讀最後的文字時,認為他們的觀點已經用最同情的語調清楚、完整地陳述出來了。我們相信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今天無數優秀的學者、新聞源家、課本作者和專欄作家寫出的就是這種文章。

我們該如何寫那些關於偽科學的題目,如何描述那些科學觀點是正確的,而哪些偽科學是荒謬到連提都不值得一提?

如果我們要代表的是「人類知識」 ―― 也就是是我們相信我們所知道的 ―― 的綜合,那麼我們必需做出讓步,敘述那些即使我們認為是錯誤的東西。但事情其實並不是那麼糟。我們的任務不是為了公平原則,就將偽科學描寫得好像是科學的好朋友;相反,我們的任務是用大多數人的觀點代表大多數(科學)的觀點,以及用小部分人的觀點代表小部分的觀點(有時是偽科學的),並且解釋科學如何接收了部分偽科學的理論。這才是公平地陳述爭論。

但是有一小部分維基人對該問題依然感到十分困擾,認為維基新聞應該採取的是「科學的觀點」,而不是「中立的觀點」。這些人沒有注意到的是,中立政策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對於偽科學本身的科學論點應該被清楚、完整以及公平地解釋給那些或許已經被偽科學所誤導的人們。

那麼如何描述那些與常規價值觀不符的問題呢?例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我們應當對這些議題也保持中立嗎?

我們當然可以加入關於一些對這些議題的討論;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將一些觀點通過一些重要人物之口說出來,以確保文章的中立性。其他人在閱讀後當然會有自己合情合理的觀點。而那些支持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的人,也絕對不會因為閱讀了一篇有偏向性的文章就改變自己的觀點;相反,如果我們持續地堅持無偏見政策,我們可能通過影響這些人本身的道德觀來改變他們的看法。

中立性有時為無故刪除一些文章提供了藉口。請問這是不是一個麻煩?

很多時候是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僅僅只是有偏見本身不應該造成刪除該段文字的理由。如果該文章包含了有用的信息,我們只應該按需要修改文章,而不是刪除它。

有時候很難確定一些言論是正確的還是有用的,特別是只有少數人了解該議題。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將這些問題提到對話頁;如果有人有理由認為原來有偏見文章的作者不會更改原文,我們有時候可以把文章移到對話頁(而不是完全刪除)。但是後者應該作為最後手段來使用,而不是作為某人寫帶偏見文章的懲罰。

我有其他的反對意見,怎麼辦?

在正式提出前,請先查看本文的英文原文,那是更詳細的說明。您也應該先閱讀下面的相關鏈接,因為很多問題已經有人在之前就提出來了。如果您仍然無法找到解答,那麼我們歡迎您到對話頁提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