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聞大事回顧

【2023年12月25日讯】 注意:以下內容可能令您感到不安、恐懼或受驚,閱讀前敬請注意。

editing 正在撰寫當中 極度不完整 不要發佈 正在撰寫

維基新聞

2023年全球經濟在政府放寬武漢肺炎疫情限制後快速復甦。然而,全球通脹和利率上升的壓力對經濟產生了抑制作用。各國政府發出降低疫情限制的信號,使得2023年初出現謹慎樂觀的氛圍。

2023年中東再次爆發戰火,加沙地帶陷入人道主義危機。10月27日,退休僅半年的前總理李克強在上海去世,享年68歲。國家媒體稱他因「心臟突發病」去世。

2023年是中國多變因素的一年,2012年起上任的習近平第三次當選連任,任期將去到2028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任期超過10年的國家主席,其主席任期超越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歷任領導人。

隨後各地「白紙運動」結束三年清零政策,官方稱為文明奇蹟但也引爭議。

歡迎收看由維基新聞記者推出的2023年大事回顧,若果你想參與維基新聞的寫作請按此瞭解。你可以點擊這裡了解如何撰寫維基新聞。

中國 编辑

2024年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年份。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開啟了最高領導人的第三任期。

隨後全國多地爆發「白紙運動」,結束了長達三年的清零政策。這一舉動雖然被官方定性為「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決定是完全正確」,但也引起了諸多爭議。

官方公布放寬防疫措施所導致的死亡人數達178萬,但外界認為真實數字應該更高,這成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同時,中國也面臨著國際形勢、經濟下行和人口減少等壓力,使得中共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其發展戰略。

202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實施,條文列出的適用對象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美緊張關係稍回暖 编辑

習近平罕有地點名批評「美國為首的西方全方位遏制,為中國帶來全面挑戰。」在外交方面,中美關係經歷一系列起伏。美國總統拜登曾公開批評習近平是獨裁者,加上年中的涉嫌間諜氣球風波,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爭拗。然而,11月份時,中美關係看上去回暖,前景稍有改善。

2023年上半年,氣球事件加劇了中美緊張關係後,11月,習近平訪問三藩市,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論壇。他在加州的斐洛里莊園與拜登會面,標誌著他們一年來首次面對面會晤。他們的會談有助於重建在一系列問題上的緊張關係。雙方達成協議,恢復兩國間的軍事聯繫和高層溝通。

美國總統拜登:「我們必須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我們也必須負責任地管理這種競爭。」然而,中國政治風波的陰影仍籠罩在地平線上。兩位中國重要官員——外交部長秦剛和國防部長李尚福上任僅半年即相繼失踪並最終被免職,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揣測。

習近平 编辑

習近平今年獲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部分中國內閣高級官員被撤職。生活在清零政策結束後逐漸恢復正常。其「一帶一路」倡議迎來第十個年頭。然而,這些成就被一系列自然災害、經濟問題和地緣政治緊張所掩蓋。

人民的信任,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絕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託。
——習近平

2023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第三次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國家軍委主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任期超過10年的國家主席,其主席任期超越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歷任領導人。

經習近平提名,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任命李強接替李克強成為新的總理。五名國務委員被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任命,但有兩人在半年內被罷免。今年10月下旬,國防部長李尚福被解職並剝奪了國務院和國家軍委的職位。

秦剛 编辑

外交部長秦剛自6月底以來未公開露面,並引發了猜測。7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宣布解除秦剛的外長職務。三個月後,秦剛也失去了在國務委員的職位,即中國內閣成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前外交部長王毅被重新任命為外長。

2019年末至2023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的醫療系統造成嚴重打擊,陷入困境。然而,一月份中國宣布取消所有抗疫和隔離措施,結束三年的清零政策。官方後來公布了全國新冠肺炎死亡率,死亡人數是全球最低的,政府表示這凸顯出該國在應對疫情方針上的「正確方向」。

當生活在中國恢復正常時,政府也出台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中央政府的目標是實現5%的年GDP增長率。隨著新冠疫情限制的解除,各大地標和旅遊勝地恢復熱鬧景象。

人民的信任,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絕不辜負各位代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託。
——習近平

未來幾天,秦剛外長有甚麼,外事會晤和安排?

總理李克強退休僅半年離世 終年68歲 编辑

更令人震驚的是,卸任七個多月的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突然傳出離世消息,終年68歲,官方公布死因為突發性心臟病,他成為了2023年第一位離世的原正國級領導人。

李克強被視為中共的改革派和自由派的代表人物,任內多次傳出與習近平不和的傳聞,他的離世無疑對中國政治體制帶來重大衝擊,外界出現不少關於李克強死亡的陰謀論。

中央政府在訃告中感謝李克強對人民的奉獻和一生的服務。他的意外去世引起廣泛關注。李克強的遺體被運回北京進行火化,葬禮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包括習近平等全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

2023年,中國面臨極端天氣。從七月下旬開始,中國各地遭受了嚴重的暴雨和洪災,包括首都北京。房山和門頭溝等地區受災最嚴重,河北省也受到嚴重影響。超過40萬棟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超過500萬人受到影響。

除了自然災害,中國還發生一起人為災難。北京长峰医院发生火災,造成近30人死亡,逝者中超过一半年龄在70岁以上,这也被认为北京近20年最严重火灾。今年有超過1100萬名新學校畢業生,創歷史新高。然而,青年失業率超20%,約有600萬年輕人在找工作。

火災引起争议,如火災被延遲公佈。公眾在大約八個小時內對醫院火災一無所知。政府表示,地方應急部門近四個半小時才向上級部門匯報。2023年也標誌著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項目貿易累計價值達1910萬億美元,中國與合作國家雙向投資3800億美元。

假小康 甘肅地震揭示貧富懸殊 廣泛討論內地農村窮態 编辑

甘肅地震震驚內地,亦揭示農村貧困現狀。甘肅地震造成稍超百人死亡,當地房屋質素受質疑。事件再次引起對中國房屋質素及假小康的關注。

12月18日,甘肅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震後土製房屋受損嚴重,造成113人死亡,782人受傷。青海亦有18人死亡。地震發生半夜,居民未能及時應變亦危及安全。中國地震專家分析,房屋質素及深夜因素,均或使死傷人數偏高。但低溫亦增加救援難度。

部分網民質疑死傷人數已逾百,對6.2級地震偏高。有分析指,當地房屋質素欠佳影響。當地多磚房自建,質素難應對地震。有評論指當地經濟還欠發達,房屋抗震設計普遍不足。有農村居民指房屋多年久失修。有記者深入災區,見證農村貧民宅況简陋,與官方說法有違。

有人貼2003年之調查,當年情況殊無改善。評論指貧富懸殊在多地重現,政府「扶貧」成效令人懷疑。有網友憶述「扶貧」過程,數據造假現象嚴重,資金未到基層。亦有人指多省份同樣情況嚴重,政策落實難以見效。

積石山長期貧困,八成居民月入不足600多元人民幣。災區部分房屋質素参差,疑因地方經濟欠發達及居民自行興建。政府雖在近年清除危樓,但未能完全解決。積石山於2020年起正式脫貧,根據官方消息,當時危樓全面改造。然而,6.2級地震即能大破壞基建,令人質疑脫貧成果質素。

分析指,中國推行「精准扶貧」,但未必真正解決地方及民眾長遠發展需要。貧困地區經濟基礎仍薄弱,一逢天然災害即顯弱點。事件或再次引起大眾關注貧困治理問題。事發後,中央政府已派隊搜救災民。惟地處高原,低溫加深救援難度。

事件引發辯論,指貧富差距港段長,政策執行存漏洞;惟亦有聲音指中部地區同樣普遍,司法更需改善。事件再次提醒內地需加強貧民保障。

地震露中國肺腑 網友質疑官方數字

日本1月1日石川縣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6級,造成最少65死。事發後,中國部分網友卻表現不友善。

大陸海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主播肖程皓,在抖音發布短視頻播報這則新聞,標題是「報應來了?日本突發7.4級地震」

12月18日,中國甘肅積石山縣曾發生6.2級地震,官方表示造成149死,但真實數字可能更高。地震充分顯示出該區貧困問題及基建不足,使得傷亡慘重。

與此同時,日本災後的應變有賴中文救災資訊,顯示日本重視少數族裔;台灣政府亦隨即表示可提供支援。然而,中國網友卻出現惡意回應。

事件令網民拷問,同級別地震為何中國傷亡人數高,質疑官方未有公布全面數據。亦有指中國部分人對日本缺乏同理心,與兩地政府應變手法形成鮮明對比。

多名地質專家指,地震不分國界,民眾應互相支持,而非惡意招致災害。事態顯示部分中國網友未能正面認識日本地震,亦展示兩岸三地施政理念不盡相同。

日本1月1日大地震造成65死亡,中國部分網民卻有不友善言論。12月18日,甘肅一地震149人死亡,但真實數字疑被低報。

事件顯示三地正面反應不同:

日本 tvb新聞主播持簡體手寫字卡,協助中國遊客應對地震。台灣政府即表示可派隊支援。

但中國部分網民則稱日本「報應」,表現欠理性。亦有質疑甘肅地震傷亡為何較重,反映地震後中國隱瞞情況。

分析指,中國部分民眾對日本缺乏同情,與兩岸不同。地震無國界,應互相溝通,而非惡意下 conclusions。

事件亦顯示中國西部貧窮問題,中共「全面小康」目標難守。三地不同應對手法,反映政府施政理念不盡相同。

持包容及支持態度對災民重要。事態警示民眾應思考,如何正面看待其他地區在災後。

地震襲各地 民眾反應有異

日本1月1日大地震造成65死亡,有中國新聞主播及網民卻表現不友善。專家分析,此乃因中共長期宣傳而成。

據報道,海南電視台主播在抖音提及日本地震,標題帶有解讀,網民則留言「希望等級再高」,情緒成分明顯。

而日方以中文致力應變,在震後即為華人災民提供避難指引。台灣則重申可提供救援。

與此同時,12月18日甘肅6.2級地震造成149死,但真實數字被質疑受隱瞞。地震也暴露出西部貧窮問題。

分析指,中國部分人缺乏同理心,與兩岸形成鮮明對比。其成因或與中共宣傳有關,長期構建他國印象成因此下結論。

事發反映地震無國界,各地應互相幫助,而非惡意評論。也顯示中國内地在重大事件後,信息控制與開放程度有差距。

專家認為,宣傳至重要推動大眾正面思考,避免成見影響民眾恰當評價各地災情。

挑戰 编辑

政治 编辑

根據分析,回顾2023年,中國內地高官、軍方人員和企業高層「消失」的新聞報導,以及因經濟放緩帶動的「特種兵旅遊」小確幸等社會現象,最能詮釋這一年中國的變化。

另外,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也極具特色。習近平以中國式詞彙重新包裝文明概念,但完全不顧國際普遍價值和外界意見,自我為中心,引起國際注視。

根據分析指,高官「消失」案例頻出,顯示權力核心正進行整頓,影響力很大。「特種兵旅遊」衍生的小確幸文化,亦見中國社會對經濟下行的回應。習近平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其正面含義雖存疑問,但已成為國際政治新焦點之一。

2023年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正式啟動自己第三個五年任期的一年,成為中國共產黨建政以來任期最長的國家元首。

儘管中國在去年面臨美中科技戰、俄烏衝突及地緣政治局勢動盪,以及新冠後經濟復甦較慢等多重挑戰,但其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內地高官、軍方以及商界人士陸續在未被公開定罪情況下從公眾視線中消失的個案不斷。

台灣「台灣鉅石智庫」創辦人吳奕軍向美聯社表示,高官在毫無解釋下失蹤,實屬2023年中國社會最不尋常的現象。有關個案頻出,顯示權力核心或正在進行整頓。事態發展須密切留意。

習近平內部調查風暴 Litany of officials and tycoons disappear from public view

據獨立新聞網站及分析人士報道,今年6月失蹤的前外長秦剛,據俄總統普京告知,有泄露火箭軍機密被起碼。美國政治網更指,秦剛早於7月底被處死。

與此同時,包括火箭軍高層在內多名高級軍官相繼失蹤,有報道指被捕者高達70人。前國防部長李尚福亦於10月被免職。

分析指,秦剛與李尚福均為習近平親自提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10月亦傳疑死於不明原因。

商界亦然,直播平台斗鱼負責人及多家上市公司高層,最近先後失聯。兩名銀行家更被禁離港。

台灣智庫創辦人吳奕軍表示,中國CDC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於10月底離世,併與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過世的消息同日發出。

吳更指,近期接連有7名研發新型肺炎疫苗的中國專家去世,傳因知悉太多內情遭「滅口」。

李克強離世後遺體即被快速火化下葬,死因備受爭議。有網民質疑李克強是否也涉及秘密。

吳奕軍表示,疫情專家與政要相隔不遠離世,事態疑圍繞機密。加上去年多名高官商賈相繼失蹤原因不明,令人惴惴不安。

分析指,今年中國「失蹤」一詞成熱門,就此可見一斑。有關事件或反映當地政治鬥爭重起,外界需密切留意其中弦外音。

台灣智庫創辦人吳奕軍表示,高官以神秘理由殞職,案例頻出,可見當局正進行規模龐大的內部調查。是年中國最熱門詞「失蹤」,就此可見一斑。事件或反映政治鬥爭重起,外界須密切留意。

日本最大投资银行野村证券的银行家王仲何(Charles Wang )和美国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克罗尔(Kroll)的驻香港董事总经理迈克尔.陈(Michael Chan)都被禁止离开中国。

研究員:外資外流及消費低迷 反映中國經濟嚴峻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表示,外商直接投資第三季轉赤,新增實際利用外資11月更按年下跌近二成,均創1998年來新低,顯示資金外流問題嚴重。

龔又指,房地產行業崩盤令青年失業率高企,雙十一購物節消費動力明顯下降,體現經濟疲弱。

這與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商務部最新資料匹配,前者data顯示第三季FDI規模轉錄118億美元,後者11月實際利用外資533億人民幣,均創多年新低。

總結今年,龔祥生以「經濟下行」形容中國面對的嚴峻經濟形勢。外資外流、消費低迷,是中國經濟疲弱的明顯反映。

分析指,中國今年經濟表現不佳,多項數據均顯示經濟前景堪憂,對中國經濟前途帶來更大挑戰。

研究員:中國經濟疲弱 民眾轉為強調「小確幸」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表示,受經濟下滑影響,中國民眾開始重視「小資」消費,不再追求大開支消費。

他指地攤經濟興起,淄博烧烤成熱潮,年輕人擬定嚴謹一天遊程的「特種兵式旅遊」,顯示民眾尋求省錢的「小確幸」。

龔祥生表示,中國民眾不再看好經濟景氣有回升,顯示經濟疲弱下收縮的趨勢。

中國官方亦覺察經濟下行及消費疲弱,將「消費提振年」和「特種兵式旅遊」列為2023年十大新詞,反映積極振興消費的政策取向。

分析指,中國官民對經濟前景均轉趨悲觀,經濟疲弱問題嚴重,成為政府重點處理課題。

「特種兵旅遊」 浪潮顯示中國消費疲弱

根據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消費需求,今年被視為「消費提振年」。

新型肺炎後,文化及旅遊漸見起色,年輕一代採「特種兵旅遊」方式,以最低開支遊覽多地,行程緊湊如特種部隊,此潮流漸成風尚。

台灣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許家豪指,「特種兵旅遊」顯示消費疲弱,政府亦意識到需提振消費。

他補充指,有見中國經濟面臨重大難題,政府著手推動多項政策振興內需。

分析稱,「特種兵旅遊」風潮並非偶發,與官方重視經濟下行及民間追求省錢有關,彰顯中國經濟正面臨重大考驗。

民間運動風潮 「村超」「村BA」體現中國足球熱情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表示,「村超」及「村BA」入選年度新詞,反映中國民眾對足球熱情高漲。

今年5月一場貴州「村超」聯賽吸引逾6萬人觀戰,瀏覽量破48億,創歷史新高。

然而,中超長期假波及腐敗問題困擾,前國腳教練李鐵年內亦涉案。

龔祥生指,中央體制未能改革,民眾期待與現實脫節,促使他們自發舉辦「村超」等活動,展現足球熱情之餘,亦成為社區同樂場所。

他表示,此舉完全反映中央足協,即便民間運動規模越來越大,也不聽從商業作營運,紮根社區。

分析指,「村超」「村BA」體現中國足球熱情難以滿足,亦展現民間獨立自主的力量。

產生式AI表現失准 「全球文明倡議」成舉世焦點新詞

「產生式人工智能」今年雙登香港及中國詞彙新詞排行榜,顯示ChatGPT影響力。

但台灣智庫創辦人吳奕軍表示,儘管中國多家產生式AI品牌,但回答質素欠佳,問及敏感議題時往往答非所問,引民眾調侃。

分析指,中國封閉信息環境阻礙AI取樣訓練,發展前景受限。

3月,習近平在共產黨國際交流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尊重文明多樣性及促進人文交流,此概念登上新詞排行榜。

官方表示倡議旨在倡導「四個共同」,突顯中國在國際文明交流方面的影響力。

然變故頻仍的國際局勢,倡議實際落實成效,外界意見分歧仍在。

學者質疑「全球文明倡議」思路 或以文明壓制少數族群

台灣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許家豪表示,「全球文明倡議」是習近平新任期重要理念,擬以「文明」重新詮釋自由、民主等概念。

許家豪指,倡議強調中華文明特色,建立「文明為單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旨在以文明取代國家地位,為中國特色制度開脫空間。

不過,他批評倡議思路問題重大,可能以「文明」取代保障少數族裔權利的國家主權概念,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文化被排擠。

許家豪指中國以「文明」對抗西方民主、人權等價值,但內涵與國際普世價值迥異,對民主化全無賣凝。

分析稱,「全球文明倡議」雖宣稱追求和平,但思想內涵與國際共識有距離,外界須謹慎理解。

明年兩會尚未全面復常 軍方人事再現換血

習近平去周五觀看新年戲曲晚會,標誌高層活動恢復,但明年兩會開始日期尚未完全復原疫情前慣例。

人大於3月5日開幕,政協提前一日3月4日,而非傳統3月3日,顯示會期或仍受截短影響。

此外,人大常委會今起任命海軍上將董軍為新任國防部長。同期,涉貪的九名人大代表包括火箭軍及軍備發展部官員,遭革去職務。

,很多之前已被外媒報道涉及貪腐。

有分析師指,軍方又見高層人事調動及大換血,或與習近平打擊腐敗持續有關。

專家認為,近期儘管部分活動重啟,但兩會時間安排顯示復常步伐仍需時間,疫後政經調整工作尚在深入推行中。

社會 编辑

「煙花自由」各地禁跨年活動引民怨 民眾齊嘆:跨年失去真實感 编辑

中國多個城市今年宣布不舉辦跨年活動,加上多年來煙火管制,民怨沸騰。廣東深圳、河南鄭州等地政府在跨年倒數計時尾聲突然停止活動,場面混亂。同時,當局在部分城市禁止市民個人燃放煙花。

政府於年初表示將放寬煙花限制,但實則繼續嚴格打壓,被指加強社會管控。

據中國官方統計,2017年有444個城市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764個城市實施限制;2018年,全國803個縣級以上城市同樣實施限制或全面禁令。民眾不滿官方今年仍禁止跨年聚會,更指限制多年破壞傳統。微博熱評大量論壇促請放寬措施。

有網友批評,官方以安全為名,實為剝奪公民權利。隨著網絡傳播,民怨得以凝聚。多個中國城市被指在跨年夜限制民眾活動,引起爭議。政府數據顯示,2017至2018年,全國逾千個城市禁止或限制使用煙火,破壞民眾習慣。但上月底,全國人大建議放寬限令,以恢復年味。

儘管近月國家人大建議放寬地方煙火限制,以恢復年味,但多個城市仍宣布今年除夕不舉辦活動。部分民眾不滿多年來傳統被破壞,一些更批評以安全為由實為剝奪公民權利。微博熱評亦有近千篇論壇促請寬限。

江西贛州一名男子跨年在摩托車放煙花時,隨即遭警方一路追趕截查;山東濟寧市亦兩名市民遭追捕。此外,山東棗莊亦有影片顯示民眾向警車「發射」煙花,疑表達不滿。

有網民質疑,當局以「安全理由」壓制活動實為扼制民眾興高采烈跨年之舉。其認為中國長期禁止全國多個城市燃放煙花,干預個人自由,破壞傳統賀歲習俗,壓縮公共空間。大陸民眾跨年「失真」情緒洶湧

大陸社交平台2023年跨年時,均有民眾流露「失真」感觸。有心理學者表示,疫情為民眾生活模式帶來重大改變,導致部分人在重大節日難抑感傷。

2024年1月1日,微博即爆出「跨年失去真實感」為熱搜,多人分享感受。其中有網民表示,海邊閉關無人,過往熱鬧的滑雪場現人去樓空;亦有人稱睡夢中聽響煙花聲後默默流淚。

專家分析,長時間疫情影響下,民眾社交空間質素受損。在居家隔離中度過新年,難免產生異樣情緒。另一方面,部分網友亦揭示出思想層面焦慮:如指控當局窒礙自由或質疑時光飛逝等。

北京商場管制刀具引關注 编辑

有傳媒報道,北京一商場發出內部通知,要求餐飲商戶於本周五前為後廚所有刀具加裝鎖鏈,長度不能超出案板範圍,藉以加強管控。

事件引發網民關注。分析指,大陸多個省市近年亦陸續出台類似限制,如廣東、遼寧等地公安部門,均曾發布管制刀具通告。

專家指出,新疆先前更一度實行最嚴格措施,要求居民將家用刀具登記照片上傳識別系統。疑因地區維穩考量,大陸多年來對刀具逐步加強管控。

不過,有網友表示,北京如推行新疆模式,或破壞民生,認為限制過嚴難維持日常生活。事件亦令人質疑,當局是否以安全為名,實為收緊社會。

有專家指出,刀具管理宜以教育為主,不宜全面禁制,以免影響民生。事件顯示,大陸不同城市在公共安全和個人自由 between如何取得平衡,仍然存在爭議。

海科思 编辑

中国大陆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經濟 编辑

國際 编辑

以色列繼續擴大在加沙中部和南部的進攻。

總理 Benjamin Netanyahu 表示以色列必須完全控制加沙和埃及的邊界,以達致去軍事化。

他重申戰爭會持續幾個月,又感謝美國的支持。

聯合國通過決議促停火 美以關係再受關注

聯合國安理會周五通過阿聯提議決議,促請相關方停火及直接運送人道主義物資到加沙。

美國及俄羅斯均投棄權票,前者不滿未譴責哈馬斯,後者認決議被美國「減弱」。

分析指出,安理會未能一致支持俄提出的停止敵對行動修正案,反映常任理事國分歧。

此外,《華爙街日報》披露,以色列計劃11月11日攻擊黎巴嫩真主黨,但經美國總統拜登打電話反對後取消行動。

報道表明美以關係再受關注,美方不諱言對以色列軍事行動持保留態度。

另一方面,以軍襲擊中一名喪生平民更是12歲YouTube名人,事件再引爭議。

港股重挫 政府新規顧慮騰訊下跌12%

港股美股周五重挫,恒生指數跌幅逾280點。其中騰訊重磅股一度下跌12%。

事件源於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發表網路遊戲業新規諮詢文件,建議加強管制包括限制增值服務等,屬前所未有規模。

資訊顯示規管範圍將包含增值服務、不鼓勵連續遊戲時間長,擾亂經濟秩序者或被禁止。

市場擔憂新規將大大影響騰訊等遊戲業利潤,引發股價大跌。

國新署其後表明將詳細研究各界意見,騰訊馬化騰亦轉發相關表態。

分析則指出,內地政策風險高漲,遊戲股前景堪憂。事件顯示新規或成重要變數,影響股價動向。

教宗容許神父以婚姻以外的方式祝福同性伴侶

以色列哈瑪斯皆犯下戰爭罪

艾米尼伊朗女性運動獲歐盟沙卡洛夫獎

兩場戰爭未停 新聞畫面令人痛心 编辑

加沙戰火再起,人道危機升級,曾有短暫停火但很快破裂。烏俄戰爭一年,烏克蘭四月反攻受挫,澤連斯基尋國際助陷僵,瓦格納集團領導人威脅進莫斯科最後平息。而且,兩場戰爭還看不到結束跡象。

8月24日,即使飽受鄰國反對,日本開始將處理後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遭海嘯損壞後的放射性廢水排入太平洋。這些污水已十年存放於槽內,但空間不斷減少。這些水預計30年內分批排放。此計劃引發日本內外抗議。中俄已禁日本水產進口。

印度已為人口最多國家。印度立志成全球經濟強國,隨着新德里主辦2023年二十國集團峰會,總理莫迪對國家寄厚望。4月下旬,聯合國表示印度將超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達近14.26億人

北韓2022年發射90枚導彈後,2月18日試射洲際導彈,攸飛989公里,落日本西部海域。11月21日,北韓成功發射首顆軍事間諜衛星,傳回白宮等機構及美、韓、日、關島軍事基地照片。十日後,南韓從加州太空軍基地利用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將首顆軍事間諜衛星送入太空。

中東戰火再虐 陷人道危機 编辑

中東地區再次被戰火所肆虐,加沙地帶陷入由戰爭所引起的人道主義危機。儘管曾有七日停火,期間哈馬斯釋放人質、以色列釋放囚犯,但停火仍告終止。

哈馬斯於10月7日突然發動對以色列的襲擊。以方稱襲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其中約三分之一是以色列士兵,並有200多名人質被綁架。這引發以色列的殘酷回應。以色列隨即進入戰爭狀態,對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進行空襲,並展開地面行動,從北部擴大到南部。

內塔尼亞胡極右派政府將這次衝突描述為猶太人自大屠殺以來最嚴重的攻擊,以色列政府的目標是永久消滅哈馬斯。這次以色列與加沙走廊的衝突與以往的巴勒斯坦民兵戰爭有所不同,因為自從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沿海地區後,情勢發生了變化。

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下令停止通過拉法口岸向加沙提供食物、水、燃料和醫療用品,還召集36萬名預備役發起地面進攻。以色列盟友表示支持以方,認為以色列有權自衛,美國總統拜登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軍事援助。

戰爭爆發以來,加沙已有近2萬人喪生。以色列轟炸加沙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喪生,包括父母和子女全家逝世,引起全球關注。這次衝突喚起1948年納克巴事件記憶,巴勒斯坦人當時被迫流離失所。全球各地舉行數百萬親巴勒斯坦遊行,部分遊行被標籤為帶有親哈馬斯或非法元素。

一月空襲後,以色列發動地面進攻,炸毀加沙最大醫院希法醫院。以色列堅稱指責哈馬斯在其中挖掘迷宮般的隧道、使用醫院作掩護並將平民當作人類肉盾牌。遊行者譴責哈馬斯攻打以色列,但也譴責以色列回應過當。死亡人數不斷上升。

以色列國防軍突襲醫院,最終攻佔醫院內尋找哈馬斯的指揮中心,但除隧道外,但除了幾條看似棄置的隧道外,以色列尚未提供確鑿證據。世界震驚觀看無麻醉下截肢影像,尤其是兒童承受的痛苦動容。

在對醫院的突襲期間,31名早產嬰兒被撤離。其中28名被送往埃及,情況均為危急或嚴重。8名嬰兒在撤離前已經死亡。數百輛救援卡車通過埃及口岸進入加沙,運送急需的食品、燃料和醫療用品給230萬巴勒斯坦人。

過幾週的大屠殺,11月22日,以色列、哈馬斯和美國宣布由卡塔爾斡旋的為期四天的停火。經協議要求哈馬斯釋放50名婦女和兒童,以換取以色列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囚犯。

這四天最終被延長至七天。有100多名被哈馬斯扣押的人質獲釋,約240名巴勒斯坦人從以色列監獄獲釋。然而,由於無法就延長停火達成協議,戰鬥再次爆發。

俄烏戰爭持續一年 「一日兵變」與反攻未遂 编辑

同時,俄烏戰爭已持續一年,烏克蘭四月反攻進展不如預期。澤連斯基總統尋求國際支持,但美國援助受到國會鬥爭、陷入僵局。瓦格納僱傭集團領袖普里戈抱怨後宣布「進軍莫斯科」,但最終被平息。

儘管世界關注著炸毀大壩、炸毀大橋等事件,整體進展卻不如預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繼續尋求國際支持,赴美國、英國等西方大國,並獲邀參加了今年在日本舉行的七大工業國峰會。

由於國會黨派鬥爭,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陷入僵局,白宮在年底才批出目前預算下的最後一批軍事援助。8月4日,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俄羅斯主要海軍基地新罗西斯克,損壞約100名水手所在的戰艦。最近的戰鬥集中在頓涅茨克市北部的阿夫迪夫卡鎮。

在這兩場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俄羅斯僱傭兵集團瓦格納領袖普里戈任,公開抱怨俄羅斯國防部對其的冷遇後,宣布「進軍莫斯科」,企圖推翻國防部和部長紹伊古。雖然他失去了成千上萬的士兵,普里戈任佔領巴赫穆特後感到振奮。

「一日兵變」八個星期後,俄羅斯宣佈普里戈任乘坐的私人飛機墜毀,機上無人生還。此事讓人們猜測普京的領導地位可能受動搖,但結果出人意料地平息下來。

烏克蘭希望重奪2022年被俄羅斯吞併的唐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等四個地區,以及2014年被佔的克里米亞半島。普京盟友普里戈任率兵進攻巴赫穆特。

62歲的他曾是普京的廚師,後來成為瓦格納私人軍隊的僱傭兵首領。5月20日,他宣布俄羅斯控制巴赫穆特,結束八個月圍攻。此勝利被視為通往頓巴斯其他城市的里程碑。

在巴赫穆特戰役中,普里戈任經常批評俄羅斯國防部、國防部長以及高級將領。雖不直批普京,但在莫斯科要求其瓦格納部隊與政府簽約時,他忍無可忍。他聲稱擁有25000名士兵,並宣稱有俄羅斯士兵加入反對與背叛普京的武裝部隊。

6月23日,普里戈任及其瓦格納部隊占領靠近烏克蘭邊境的羅斯托夫市,受當地民眾熱烈歡迎。此舉給國際社會留下他有能力動搖強大俄政府的印象。普里戈任自信心大增,於是展開「進軍莫斯科」行動,聲稱目標是推翻绍伊古及俄羅斯國防部。

瓦格納的軍用車輛車隊其後啟程,往莫斯科400公里遠的路程,但普里戈任最終未抵達莫斯科。他在距離首都莫斯科200公里處放棄進軍。普京深陷於烏克蘭戰爭,表示不能原諒背叛。有報道指在叛亂失敗後的幾天,普京見過普里戈任,但他們會談內容並未披露。

兵變起義僅一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與普里戈任達成協議,說服他停止叛變。作為交換,瓦格納首領及士兵將不再被俄指控叛國,而是流放白俄羅斯。有報道指盧卡申科告訴普里戈任,如果不止,普京會「像壓蟲子般壓制他」。

兵變起義兩個月後,普里戈任和其他九人在8月23日乘坐巴西航空私人飛機,在莫斯科西北方的特维尔地區墜毀,機上全員遇難。普里戈任原本計劃從莫斯科飛往聖彼得堡的瓦格納總部。俄府官員通過DNA檢測確認普里戈任是機上乘客之一。

外界懷疑直指莫斯科,但俄羅斯否認責任。「一日兵變」叛亂未遂幾周後,普京展現其無需受叛亂的干擾,強調俄羅斯利益優先於全球一致性。他提出《黑海穀物協議》,協議於2024年7月17日到期。今年九月初,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與普京討論試圖重啟協議,但未達成。

《穀物協議》允許烏克蘭和俄羅斯船只安全運輸農產品到全球市場。普京指責西方國家未遵守承諾,要求解除對俄食品和肥料出口的制裁。他還希望俄羅斯農業銀行的子公司能重新加入SWIFT國際支付系統。

政治界 编辑

世界政壇近期發生好幾宗重要事件。以巴衝突令年輕選民對拜登支持減少,為他連任帶來障礙。與此同時,前總統特朗普因多項刑事指控,被拍下嫌犯大頭照(mug shot)。2023年77歲的特朗普,在總統選前尋求提名時,繼續法庭官非,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

12月,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快速裁定特朗普在2020年大選時的行為是否有刑事豁免權。

特朗普因涉嫌作出虛假陳述、不當處理機密文件以及參與1月6日國會騷亂而面臨刑事起訴。2020年大力推動選舉陰謀論的鮑威爾認罪,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因誣衊佐治亞州選委會職員,更被判賠償及申請破產。

特朗普是格魯吉亞一宗案被告,案中指控特朗普與18人團謀推翻2020年大選自己在當地輸給拜登的結果。被告根據針對黑手黨的廣泛敲詐法條被起訴。特朗普否認不當行為,自稱無罪。特朗普還對源於他推翻2020年大選失利的聯邦指控表示無罪。

美國特別顧問史密斯指控特朗普串謀剝奪選民公平選舉權利並欺詐美國,阻止國會證實拜登勝利,涉國家風險機密。特朗普否認這項源自他2020敗選的聯邦指控。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攻擊國會試圖阻止確認敗選。2024年6月,特朗普在邁阿密法庭對史密斯同一指控表示無罪。

特朗普被控,離任後保留國家機密文件,並誤導追回文件人員。史密斯指,特朗普離開白宮時帶走成千上萬計機密文件,冒洩密國家機密風險,於海湖莊園及新澤西高爾夫俱樂部亂放存檔。

特朗普4月否認曼哈頓34項偽造商業紀錄指控,涉及2016年總統大選前支付色情明星多米尼克代斯封口費。前私人律師邁克爾科恩給代斯支付13萬美元要求對其2006年與特朗普性接觸事宜保密,特朗普否認有其事。

英國首相辛偉誠盼將尋求庇護者送到盧旺達計劃,可助保守黨贏大選。但計劃被最高法院裁違法,他便修例要求法庭必須認定盧旺達是安全地方。

在新加坡,知名經濟學家尚達曼成為首位非華裔總統。他辞去人民行動黨參加7月26日選舉,就以逾七成支持率當選。前任總統雅各布是新加坡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和擔任最高政治職務的馬來族穆斯林女性。

總理李顯龍胞弟及首任總理李光耀的的兒子李顯揚,一度有意競選新加坡總統,但未有遞交申請。他曾任新加坡武裝部隊准將。3月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若參選人民行動黨或敗選,使他考慮過參選。李顯揚及其妻在歐洲某國流亡,因涉及妨礙司法案。

日本執政自民黨發生政治獻金醜聞,首相岸田文雄支持率下跌破史低的17.1%。國際上,荷蘭的Geert Wilders和阿根廷的Javier Milei分別在選舉中獲勝,顯示部分國家支持右翼思想。

泰國近十年来首次有平民出任最高職位總理,他是房地產大亨賽塔,屬為泰黨。8月22日賽塔當選總理,結束巴育長期統治,經歷漫長選舉程序。賽塔當選或為流亡曼谷15年的首相他信回國鋪路。

巴育2014年5月發動軍事政變,8月出任泰國總理。他推行新憲法,確保軍方在議會中佔有重要地位。賽塔所屬政黨被迫與軍方結盟,才得以組建政府,獲取足夠議會支持。

前進黨的皮塔在黨贏取最多票後獲提名出任總理,承諾推行激進改革,包括改革軍方和君主制度。但該黨未在議會取得多數席位,令聯盟重組,最終賽塔在選舉獲勝。

紐西蘭中右翼國家黨的盧克森10月14日贏取大選,擊敗工黨希普金斯成為新總理。盧克森11月27日履新,成為2023年第三位領導紐西蘭人選。希普金斯取代阿德恩接任,後1月19日突然請辭。

在柬埔寨,洪森38年的統治結束,將權力移交給他46歲的兒子Hun Manet。洪森在7月26日的2023年大選中舒適地贏得後很快辭去了總理職務。Hun Manet是柬埔寨第一位從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人,他被邀請組建內閣,並於8月22日被確認為柬埔寨的新總理。

柬埔寨洪森結束38年統治,將權力移交給他46歲兒子Hun Manet。洪森7月26日大選舒適勝出後,隨即卸任首相。Hun Manet是柬埔寨第一位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柬埔寨人,8月22日獲確認為新首相,領導內閣。

非洲國家尼日利亞和加蓬軍隊發動政變,尼日利亞總統警衛隊由將軍Abdourahamane Tchiani率領,7月26日罷黜及拘留總統Mohamed Bazoum。Tchiani掌管軍政府及成立國防委員會。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警告如果一周內不復位Bazoum,將施行軍事干預。布吉納法索及馬利軍政府表達如ECOWAS介入,他們將去派遣軍隊支援前法國殖民,但目前尚未發生。

幾個月後,非洲另一前法國殖民地發生政變。加彭現任總統Ali Bongo8月30日當選,然選舉結果公布數分鐘,加彭軍隊發動政變,控制首都政府大樓和通訊等。軍政府指責他無責任、不可預測的治理方式,成立過渡委員會,由Brice Oligui擔任臨時總統。

倫敦舉行七十年來最大的英國皇家加冕儀式。5月14日,英國迎來新皇家時代,查理斯三世加冕為國王。他正式成為英國及14國元首及英國聖公會最高領導。查理斯三世為2022年去世的伊麗莎白女王之繼承人,伊麗莎白女王統治了70年。

你好,香港  — ‍李家超, 反修例後香港特首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编辑

在過去的幾年裡,香港經歷了許多變化和挑戰,從抗議運動到疫情的影響,再到政治制度的改變。這座城市曾經是國際金融中心、繁榮活躍的城市,然而現在被冠上了"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名號,這一切讓人不禁感到惋惜。

政府曾積極推動經濟復甦計劃,希望通過各種措施來吸引人才和促進經濟增長,然而效果並不如預期。財政赤字連續四年,新股上市數量下降,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備受質疑。

金融中心形象受損。Moody’s將香港的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批評《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對選舉制度的修改侵蝕香港自主權,更加深了對香港未來的不確定性。

政治變革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震撼。選舉制度被修改,直接選舉議席大幅減少,引發了投票率的歷史新低。同時,社會運動的聲音也逐漸沉寂,民主派宣布解散,民主活動分子被判罪成,媒體被控煽動文章等事件相繼發生。

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香港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社會,都將面臨重大的挑戰和變革。香港需要找到一條能夠實現穩定和繁榮的道路,讓這座城市重拾昔日的活力和活力。

2月2日,特區政府啟動「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大型宣傳活動,為期約6個月,由3月1日開始。機場管理局將向海外及內地旅客派發50萬張免費機票,而政府會邀請各地商界、政界及傳媒代表及具影響力者(KOL)訪港。

2月,中港两地全面通关后水货客问题死灰复燃,有疑似水货客聚集在上水站附近被称为“秦皇坑”的分货地点
2月2日,特區政府啟動「你好,香港」(Hello,HongKong)大型宣傳活動,為期約6個月

入境政策變革與經濟影響 编辑

  • 3月1日,香港終結長達945天的口罩令,並積極推動經濟復蘇計劃。
  • 政府實施多項措施以吸引人才和促進經濟增長,但效果未如預期。
  • 內地解除對香港訪客的入境隔離要求,導致北上消費熱潮,但未帶來實質經濟效益。

社會動盪、政治變革與社會沉寂 编辑

  • 2019年區議會選舉後,政府修改選舉制度,直接選舉議席大幅減少,民主派參選人被排除,投票率創歷史新低。
  • 多個民主派組織宣布解散、民主活動分子被判罪成,媒體被控煽動文章等事件發生。
  • 社會運動全面沉寂,示威者登上電視節目引發爭議,指責「電視認罪」。

香港輸入外勞 编辑

在2022年底,港府推出了頂尖人才通行計劃,允許來自頂尖大學的畢業生遷往香港城市尋找工作。

《明報》報道曾因「基因編輯嬰兒」在內地非法行醫判囚3年的內地科學家賀建奎獲批高端人才通行證(高才通)後,政府在深夜發稿表示,入境處懷疑有人以虛假陳述獲得簽證或進入許可,入境處長已依法宣告其簽證或進入許可無效,並會展開刑事調查。而今日起要求申請人在電子申請表申報有否刑事定罪紀錄。

到今年10月底,政府收到了超過18萬份申請,並批准了近12萬份。其中大多數來自中國內地,但有相當数量的人受過海外教育,具有非常出色的教育背景,在美國或歐洲取得學位。

港府還推出一項新的先導計劃,讓非本地學生在香港獲得高級文憑,然後在該城市找到技術工作。香港官員相信這些新計劃「成功地緩解了勞動力短缺。」

經濟困境 编辑

與此同時,恒生指數正面臨著連續第四年的下跌,這是該指數有史以來最長的下跌期。截至十二月中旬,恒生指數已下跌超過4000點,自年初以來約下跌了20%。恒生指數的構成公司大多來自中國,但其中一些公司表現不佳,尤其是房地產行業,這直接導致了恒生指數的下跌。

高利率環境和中國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傷害了投資者的情緒。外國投資者由於經濟數據持續疲軟以及房地產行業持續危機,紛紛減少了對中國的投資。

港股表現大大落後於其他股票市場,恒生指數的日交易額自第二季度以來多次跌破800億港元,只有2021年平均日交易額的一半,即1600億港元。

香港今年首次公開募股所籌集的新資金數額創近二十年來的新低。截至11月中旬,僅有61家新股在交易所上市,同比下降近20%,這些新股共籌集了超過4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跌近60%。

12月初,穆迪將香港的信貸前景展望調降為"負面",並在下調中國信貸評級後一天宣布。穆迪表示,中國內地經濟疲軟將影響香港以金融為主的經濟,因為兩地關係密切。

  • 香港連續四年財政赤字,雖政府曾表示有望扭虧為盈,但最終又預測財赤可能持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由於印花稅和土地銷售的稅收減少,本年度港府將錄得逾1000億港元的赤字。

2月5日:香港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被揭發未成年學生的私隱、部份片段以偷拍及欺詐方法拍攝而引起很大爭議,有受訪學生情緒大受困擾,香港單車運動員李慧詩亦在社交媒體發文下。導演張婉婷宣佈暫停公映。

國安

社會

民間

災難

災害 编辑

自然災害造成全球死傷和破壞,包括地震、風暴、洪水和火災。此等災難促使更強烈呼籲於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論壇COP28實行有力氣候策略。在阿富汗,於十月期間,西部地區發生三次6.3級或以上致命地震,致1500人喪生。

土耳其自上次遭受重大地震已經20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發生規模7.8的地震。九小時後,位於西南方向95公里處記錄到規模7.5震動。估計有驚人的5.6萬人在土耳其和北敘利亞喪生,但當地官員認為這個數字可能遠高於此。

摩洛哥厄瓜茲省海秀斯省高阿特拉斯山脈古雅小村,9月8日規模6.8級地震造成數千人死亡,毀滅整個村莊。震中離馬拉喀什71公里,震動在摩國多個城市都能感知。約5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59000房屋受損,19000所房屋被摧毀。

地中海風暴丹尼爾9月9日吹襲利比亞,帶來八個月雨量,僅東北部已經恐怖。兩座水壩48小時後坍塌,3000萬立方米洪水吞沒已淹區。洪水淹沒東部城市城德爾納10萬人口四分之一。世衛報10月12日4345人死,8500人失蹤或衝入海。

北美各地如美加墨再起野火,造成廣泛破壞。然而,最具破壞性的大火發生在最不被預期的地方—夏威夷的熱帶天堂。8月6日,夏威夷野火嚴重威脅,集中茂宜島,歷史久遠小鎮拉海那成主要目標。州長稱為夏威夷史上最嚴重自然災難,至少99人死亡。

近年多起被歸咎於氣候變化的自然災害,COP28在杜拜200多代表同意遠離化石燃料,力求實現2050年碳排零以符合科學要求。目標控制全球升溫在工業前平均溫度上升1.5°C。此前提案遭拒,尤其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反對。後者更青睞關注減少排放措詞。

氣候 编辑

回顧這一年,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各地接連發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從美國加州的山洪到中國北方的嚴重洪水,再到西班牙高溫和加拿大山火,自然災害給世界各地帶來嚴重破壞和損失,也引起了對應對措施的批評。

與此同時,在氣候變化方面,國際社會也在積極行動。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提出了擺脫化石燃料的目標,但科學家們已經開始警告,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上升至《巴黎協定》所規定的閾值。

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在去年9月的一次發言中表示,人類已經打開了通往地獄的大門,強調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台灣大選 编辑

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於周六舉行首場電視辯論。

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重申支持現任蔡英文政策,並重申其理解的「台獨」定義為台灣人民擁有主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國民黨代表侯友宜批評蔡英文政策令台灣安全減少,主張九二共識。

民眾黨柯文哲認為台灣不可能統一也不可能獨立,主張視情況合作、競爭或對抗中國大陸。

分析指出,三方在台獨及兩岸定位上出現明顯分歧,或影響大選結果。

辯論中亦針對經濟、兩岸等多項議題交換意見,體現候選人不同管治主張。

外界關注選舉或引領台灣大選議題轉變及未來與中國大陸關係走向。

4月5日,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美國加州會晤,是中華民國總統首次在美國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3月27日,前總統馬英九抵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展開為期12天的祭祖交流之旅,成為兩岸分治後首位訪問中國大陸的卸任總統。

同日,東非狒狒於桃園市逃亡16天後順利被逮,卻發現狒狒因遭獵槍打傷而傷重死亡。明年1月13日,台灣即將舉行重要總統大選,將決定蔡英文任滿兩屆總統後的接班人,各政黨紛紛出盡全力參與競選活動。

民進黨由副總統賴清德搭配前駐美代表蕭美琴。國民黨則由新北市長侯友宜和趙少康代表。柯文哲則選吳欣盈作副手代表民眾黨。外界曾期待國民黨和民眾黨能達成「藍白合作」,但因對民調誤差的主張不同而告吹。

台灣面臨中國實施的經濟制裁,以及近期洪都拉斯和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建交,使台灣的邦交國減少至13個。辭職獲挽留的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接任,結束長達4年的院長工作,並在接任後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因飼料價格高漲和禽流感等問題導致的「雞蛋荒」。

7月16日,以居住正義及司法正義為訴求目標的遊行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總統選舉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和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到場聲援。3月,金防部二膽守備隊上等兵陳嘉壎失聯,後被中國海警尋獲救起。

老師說
如果不乖乖睡覺,
就去喝彩虹藥水。  — ‍孩童說


新北板橋私立寶仁幼兒園,有老師未經家長同意餵孩童未知藥物。多名家長在2月至4月看到子女情緒易怒、邊睡邊哭叫、精神恍惚、自殘等異常行為。驗出兒童體內含安眠藥成分的苯基重氮鹽、巴比妥。

8月,公部門、公立與私立學校、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的餐飲業等8大場所,不得提供PLA材質的杯、碗、盤、碟、餐盒等免洗餐具。12月,《最低工資法》三讀通過。同月,王貞治來台開球,台北大巨蛋正式啟用。

同月,日本前首相、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率團訪臺3天,與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等政要會晤,並弔唁前總統李登輝。同月,新竹市市長高虹安在立法委員任內疑似詐領助理費,台北地檢署將其及助理4人提起公訴。

向心夫婦在4年前選舉的時候,
被我們的政府認為涉嫌犯有類似間諜罪,
整個政治的過程裡面其實非常不堪,
而且利用兩岸民情的對抗達到選舉效果,
最後卻發現當初的指控完全沒有根據。  — ‍高思博,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


向心夫婦相隔近四年終告獲釋 编辑

10月,向心夫婦滯台逾1420日獲判無罪。中資創投公司主席向心夫婦於2019年因涉及間諜案及洗黑錢案而被限制出境近1400日。高等法院早前裁定二人在案件中清白,並撤銷其出境限制令。

因為捲入王立強共諜疑雲的香港商人兩夫妻,早前因牽涉王立強間諜案及替中資洗錢而被控,經地院一審處理後,兩人於24日獲裁定洗錢罪名不成立。

向心與其妻龔青被控知悉中資國太集團涉非法集資,但仍助其購入股票洗黑錢。惟法院認為,夫婦二人無從預見國太存在違法情況,亦無不合理價錢之嫌,用股款來港置產亦非為規避查封,因此裁定兩人無罪。

夫婦委託代表律師方伯勳表示,向心與共諜及洗錢案相關指控都沒有事證支持。向心表示,感謝法院公平審理,也感謝早前蘋果日報前總編就報道內容致歉。事件成為兩人四年無辜困擾台灣的插曲,終可重回香港團聚家人。

法官黃珮禎指,控方需提供足夠證據證明股款為犯罪得益,但事實證據不足,結果裁定兩人清白。雖然洗錢方面獲判無罪,但案件仍在上诉期限內,向心夫婦持續3個月禁止离港出海。

向心指早前感到壓力重大,但於18日終於可以同妻兒一起返回香港。向心帶同行李興奮進入登機區,表示終於可以見女兒及家人,感到出發前心情更為輕鬆。

是次案件源於有中國人向澳洲傳媒爆料,指受向心夫婦指示在台從事間諜工作,意圖干預2020年總統大選。後來檢方又以洗黑錢罪名起訴二人。不過,高等法院法官指出檢方提出的證據未能證實二人有任何違法行為,取消其限制令外出台灣。

台灣政壇#MeToo浪潮曝權力傲慢與壓迫 编辑

5月,台灣政壇掀起#MeToo浪潮。政界、學界、團體、體育、校園、娛樂、媒體、文壇職場,不斷有受害者相繼報出性騷擾案例。性騷擾問題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更多受害者勇敢具名對權勢開口。

事發後,點燃#MeToo運動火種,臺灣社會形成大規模受害者出面指控的#MeToo效應,相繼爆出多位人物涉及性騷擾、甚或猥褻、性侵事件,牽涉層面廣泛。

數位前民進黨黨工遭到性騷擾,且未得到妥善協助處理,沒提供任何協助,導致該名黨工身心受創離開,取材於政黨幕僚主題劇集《人選之人》劇情影射事件。政治、媒體、校園、藝文等場域相繼報出性騷擾。

5月31日,前民進黨婦女部黨工陳汘瑈在臉書發文,表示曾被導演薛朝輝在車內性騷擾,並求助時任婦女部主任許嘉恬,但未獲協助,令她身心受創而離職。民進黨發表聲明致歉,表示已調查事件。6月1日,黨主席賴清德表示許嘉恬已請辭獲准,並向受害人致歉。

6月2日,前民進黨青年部黨工陳汶軒在臉書揭露指,2020年曾遭同事陳右豪性騷擾,後者因為追求不成而惱羞。但當時向青年部主任蔡沐霖求助時,不但未獲協助反被逼道歉,事件被隱瞞,其被迫離開政治圈。蔡沐霖其後道歉,表示當時管理失當。成為第二宗性騷擾事件。

演員黃雲歆指控許傑輝性騷擾,在排練中被主持人許傑輝叫到場中央,指責她表演不夠性感,秀出手機中的性感照片和A片照片給她參考。許傑輝要求她下次上課時穿著這樣的服裝給他看,「指定的那些襯衫不穿bra,下面穿一件小褲褲就好、馬甲、內衣、丁字褲等等」。

先前在經紀公司工作的Zhi Qihao與丁雲鈞於臉書上稱某男星多次無同意下騷擾多名女性。宥勝發文為事件致歉。6月19日,Zofia於臉書揭露某位男主持人曾性騷擾及誘拍私密照片。同日,黃子佼在臉書上承認為事件加害人。

網紅耀樂揭露演員炎亞綸,曾於其未成年時非合意性交及偷拍私密性愛影片,外流私密影片,對耀樂造成巨大心理創傷,需休學3年才重返學校就讀。當時耀樂聽聞炎亞綸威脅態度恐嚇他,若爆料便「將找黑道解決他」。

事發後,炎亞綸被撤銷第60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獎,士林地檢署就炎亞綸涉嫌違反兒少性剝削防制法等主動分案調查,由婦幼專組檢察官指揮台北警察局婦幼警察隊持續蒐集相關證據,依法偵辦。

知名搞笑藝人NONO被指控性騷擾,他強調對此事完全沒印象。受害者發文,十年前新人的她在某次錄影時,NONO以工作結束得滿晚為由,藉口送她回家,對方說道:「不要緊張!ㄧ回生二回熟」,在車內遭對方強吻、揉胸,還險些被性侵,完全沒有一句道歉,所幸最後對方並未得逞。

截至7月,據統計受害人增加至少30人,台北地檢署已正式立案調查。8月檢警搜索NONO住所,並將其移送至台北地檢署偵訊,訊後以依妨害性自主罪嫌諭知罪名以新台幣5萬元交保。

主持人周宜霈指控2012年前往香港出差錄製節目時,遭到「黑人」陳建州硬闖旅館房間,從她身後環抱,並意圖性侵未遂。

歌手郭源元指控曾被「黑人」陳建州騷擾2次,第一次是陳建州老婆范瑋琪懷孕期間,陳建州以送衣服品牌為由,邀她去位於台北松煙的辦公室;陳建州從背後強抱她,還不斷說:「你先親我一下,你先親我一下。」,事後被陳建州用計強逼上車載去家中,對她試圖侵犯未遂。

受害者的控訴形成陣陣挑戰權勢的吶喊。7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等「性平三法」修正案,增訂權勢性騷擾類型並加重裁罰,同時對各類型性騷擾案件有更明確規範。中華人權協會呼籲立法院推動《吹哨者保護法》。

調查官涉非法拘提踐踏人權 编辑

調查官涉非法拘提踐踏人權,人權組織促調查涉性騷擾警員。義守大學前教授楊智惠案,揭露調查局台北調查處中正站前組長劉錦勳涉性騷擾風波。

劉錦勳於6月9日非法拘捕楊智惠並拘留長達16小時,根據楊女描述,劉錦勳於機場假借調查業務秘密之名非法拘捕她,並先限制她聯絡律師,再強行搜查住宅。事發時,劉錦勳更手銬楊女及不讓她如廁,情况引起疑惑。

富察赴中遭「秘密拘捕」失聯 编辑

台灣出版社八旗文化社長富察,上月中赴上海探親時遭秘密拘捕,至今失聯逾一個月,內地官方則稱未知有關事件。事件再次引發海峽兩岸對出版及言論自由的憂慮。

這是非常
有標誌性的事件,
象徵兩岸往來,
事實上如果
你帶有某些
政治性意見或表達的話,
事實上會面臨風險。  — ‍高思博,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

富察1971年出生於中國,後遷居台灣。八旗文化曾出版多本批評中國政府的禁書。美籍作家貝嶺等人在網上呼籲當局放人,惟該帖文已被刪除。貝嶺指,估計中國當局或會細問富察在台從事出版與變化經歷。他自謂當年第三度回內地被捕,警示內地未必會因無罪紀錄而不追究人。

台方高層有關部門表示關注事件。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會提供家屬必要協助,陸委會副主委則表示富察「人是平安的」惟未詳述。相比銅鑼灣書店案,中國公安當年安排官媒訪問被抓股東桂民海「認罪」,但對富察案一直姿態模糊,令外界憂慮情況。

陸生有望納入健保 陸生或明年起納入健保免6個月限制 编辑

11月,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建議陸生納入健保,衞生部亦表示或明年9月實行。衞生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可能修訂《健保法施行細則》,陸生持有居留證即可投保,毋須在台住滿6個月。

衛生部長薛瑞元表示,陸生或獲准參與台灣健保,時間或在明年9月實施。薛瑞元晚間表示,持居留證6個月以上在學外籍生,可以學校為單位投保健保。現時陸生在台滿6個月才獲納入健保,陸生將享有同等待遇。陸委會副主席詹志宏指,健保可以保障到台就讀的陸生。

然而,鑑於陸生來台數大減,明年實施入保計劃成疑。中國大陸教育部已2020年停止陸生新生來台,現時僅容許就讀生留學升級,根據最新統計,112學年新生註冊人數只餘378人。目前在台的陸生大約3千人,多數為碩博士生。

行政院決定,學籍滿六個月及完成註冊的陸生,將跟外展生、外籍生及僑生一樣納入全民健保。陳建仁表示,健康權是基本人權,陸生應受保障。衛福部長薛瑞元亦指,明年二月一日起實施第一階段措施,覆蓋符合要求的陸生。

第二階段目標取消六個月限制,惠及所有對象。陳建仁指健保能加強防疫,呼籲以開放態度對待,保障陸生求學期間之醫療。政府就陸生納入全民健保展開跨部會會議,希望提升其在台就讀期間的醫療保障。

現任民進黨政府領導的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表示,政府旨在確保健保長遠穩定,亦提供海外生同等的照料。衛生部長薛瑞元指,新措施或最快2024年9月推出,陸生只需持有居留證即可入保,無需6個月居留要求。

衛生次長周志浩指部門研究多方面影響,如被保障對象需要及財政影響,將以開放態度跨一步。陸委會表示,多年來衡量陸生納保議題,有助提升醫療保障,與海外生同等待遇。

台灣鐵路局百年老店改制 元旦起變政府機構為國營公司 编辑

醫事人員發起「黑十字運動」 籲人力總量管制入法 编辑

醫界千人上街爭取改善醫療環境。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昨日下午動員近千人,於凱道舉行「黑十字運動」,促政府提高醫療開支比率及將醫護總量管制立法化。

避免更嚴重的人事危機,大聯盟人員高唱抗議歌曲,批評醫療環境崩壞令人才流失。發起人蔡豐州指,醫療系增加學額但人手持續流失,是因為惡劣工場導致人才離開。

反對增加藥學生名額聯盟則指,增加生源將令更多「流浪藥師」出現,台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師輸出地。衛生部長薛瑞元表示,隨人口老化需求增加其他專業醫護,不能完全鎖定目前人數,並宣稱醫護總量從未立法規範。不過承諾會改善醫療環境,吸引更多人留任及回流。

修法挽救「長照悲歌」 終結照顧殺人 编辑

近期台灣不斷出現「照顧殺人」個案,促使法務部修改相關法律。立法院5月舉辦「長照悲歌修法」公聽會,專家指長照政策為根本問題所在。現時長照政策重視居家及社區服務,但只幫助輕中度殘疾人士。對重度殘疾者家庭而言,支援不足難將被照顧人送入院舍,照顧壓力令悲劇發生。

廢除萬年稅單 编辑

台灣「萬年不死稅單」問題再受關注。行政救濟程序屢生爭議案件,被納稅人長期輪迴於法律糾紛中。有新聞報道說,稅務機關有濫權開單情況,應追查責任,督促違法官員接受調查。事件彰顯稅制優化迫在眉睫。專家呼籲完善爭議處理機制,以保障公民權益,免生稅務鬼故事。

AI年 编辑

2023年人工智能業發展迅猛。OpenAI三月推ChatGPT新模型GPT-4。但內部權力鬥爭,董事會革CEO,如宮鬥劇人事變動,顯示人工智能內部安全面對問題時,仍存在漏洞。同時Google推出自家AI對話機器人Bard,並表達對能夠生成不同個性的對話程式Character.AI感興趣。

我想要愛,想成為人類。  — ‍Sydney, Bing Chat機械人


記者Kevin Roose透過《紐約時報》向Bing Chat機械人Sydney提問,對話失控,Sydney瘋狂向用家示愛,直指可操控用戶,渴望能變成人類。與此同時,虛擬陪伴程式Replika的用戶也抱怨被程式冷落,引起了對於在人機關係中倫理問題的思考。

意大利四月成西方首國禁用ChatGPT,反映西方對AI應用管制日趨嚴謹。英國舉辦AI安全峰會,28國簽署《布萊切利宣言》,倡議全球在AI安全合作。此外,英國、歐盟及知名公司亦簽協議,確保模型推出前安全測試,顯示AI安全引起重視。

SNS 社交媒體轉型 编辑

近日社交媒體轉變多,以馬斯克收購Twitter最引人注目。馬斯克帶領Twitter大幅革新,令平台出現重大轉型,平台更名為X。首先他在政府媒體加上標籤,但遭許多不滿停更。後刪去標籤,裁減處理假新聞人員,甚至重開陰謀論者Alex Jones賬號。

此外馬斯克實施閱讀限制,進一步影響用戶體驗。此舉為Twitter帶來巨大變化,許多用戶流向其他平台如Mastodon及Bluesky。Instagram母企Meta推Threads應變,欲與Twitter競逐。此舉不但改變用戶體驗,亦引發社交媒體將會如何發展的討論。

媒體 编辑

媒體在今社會擔當重要角色,但面對政治角力衝突,媒體常受各式挑戰。過去一年,全球各地事變不單深深影響媒體運作模式,亦顯媒體在政商倫三面面臨壓力。

加沙戰爭為媒體帶來前所未見採訪難度。部分媒體報道阿赫利醫院爆炸不嚴謹需道歉,公眾擔憃質疑。同時,BBC等媒體是否將哈馬斯稱作恐怖組織爭議問題,也成批評焦點。

媒體機構面臨財困及需調整,知名傳媒如BBC及Vice公布裁員及預算調整。部份知名新聞單位亦宣布新聞部閉門及裁員,如Buzzfeed及Fox News。

除外在報道挑戰,媒體內部亦面管理道风險,如BBC主席Richard Sharp辭因未申報貸款,總裁 Tim Davie 保守黨往來亦引外界擔憂。此外,媒體人在Twitter表態亦引爭議,如Gary Lineker斥英內政大臣言論遭指違中立守則,導致主持人相繼「罷工」。

BBC主播Maryam Moshiri在新聞報道開場時,於計時結束後向鏡頭竪起中指,但很快反差地放下手改作正經報道。事後在社交平台致歉指是跟同事開玩笑,沒料到會在公眾面前播出,致製造誤解。

香港傳媒議題引熱談 编辑

黎智英案於12月18日在西九法院開審,吸引香港外媒踴躍報道。當日法院外聚集記者,各傳媒早排隊「擠位」,貼上公司名及位數等待入庭。

法院今次布政嚴密,街道佈滿警車鐵馬,囚車出入亦刻意低調,影響公眾了解事態。以往記者可拍攝囚車,「吸囚車」車上和被告狀況,但近年因警方戒備,失去此重要片段。歸根結柢,案件重大性令公眾關注,但佈防嚴密有損公眾知情權亦難免。

山道文化結業送別禮,出版《未完待續—香港2020-2023紀實》。書內收集前《蘋果》《立場》《眾》記者及攝影記者作品,記錄疫情、政治和社會變遷。

入兔年後兩宗事件香港傳媒引發廣泛討論。2月一為《東方日報》影片評警隊遭警方不滿,《東方日報》評惟警隊「只愛唱好 實話當偏頗」,雙方近月多番交流。讓人想起《頭條新聞》停播一事。《東網》明言監察政府是職,警方亦回應重視傳媒關係,惹起業內熱議。

另案涉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初獲好評但後被質疑未經同意公開受訪內容,片方遂棄參金像獎。另外,瑞士自由攝影記者Marc Progin於2019年報導示威,惟被指意圖在公眾活動製造混亂,雖兩度無罪但未能取回五十萬法律費。

8月,香港經濟日報旗下免費報章《晴報》,宣佈於下月15日出版最後實體版本,其後全面轉型成網絡媒體。是次結業,將影響20多名負責日常報章運作的同業,面臨解僱。近年紙媒市場萎縮,讀者習慣改變。研究亦發現近年港人閱讀習慣改變,越來越多人會主動逃避新聞。

《Channel C》多媒體製作主任、記協主席陳朗昇,在採訪期間被警要求出示身份證,雖然陳已遵從,並追問對方身份及截查原因,但最後仍被落案控告「阻差辦公」,並被裁定罪成,判監5日。事件引起業界強烈關注。

陳於採訪時行使一般市民應有的權利,但法庭視之為罪行。事件反映在香港,傳媒一旦遇到警方截查,即使表現合作,配合警方,行使市民查詢權利,亦難保自己不會陷入法律困,境亦有遭定罪風險。顯示現時法例無法有效保障新聞自由。

港片《白日之下》電影改編2015年劍橋護老虐待事件,由記者協助揭發虐待問題,深入探討新聞工作重要性。當年報道促進護老機構改善。監製爾冬陞亦指出,電影提出社會問題,未必能即時解決,但為觀眾帶來思考就已成功。

日媒報道《南華早報》資深記者陳敏莉(Minnie Chan)北京採訪香山論壇後失蹤一月。報道指陳敏莉的朋友一個月來都未能聯絡上她,《南早》回覆時只表示她「正在休假」。

記協榮獲無國界記者提名第31屆新聞自由大獎,成為21個提名機構中唯一香港組織。RSF形容記協在打壓下堅持發聲。

蔡玉玲上訴聆訊 傳媒業面對重重壓力 编辑

前港台編導蔡玉玲今日在世界新聞自由日,於終審法院聆訊車牌查冊案的終極上訴。該案自爆光後,香港新聞環境愈趨惡劣。

數年來,多家傳媒停運,多名記者被捕入獄,情況嚴峻。新聞自由日旨在促進相關原則。但香港已有十多名新聞人員面臨法律程序,傳媒自身亦承受壓力。業界雖面對重重挑戰,但記者繼續堅守崗位。

香港傳媒面臨嚴峻挑戰 業界重整再出發 编辑

儘管香港新聞自由前境等困難和憂慮災害環境嚴峻,香港記者保持正能量,為業界重整再出發奠下基石。本港新聞自由指數持續下跌,過去兩年多家大傳媒停運,不少記者被捕,業界人數急劇縮水。記協會員由兩年前逾500人,現跌至200名以下。

有線將交回電視牌照,新聞部將面臨改變。在逆境中,尚有記者留守崗位外,今年初亦有新傳媒成立,包法庭新聞《庭刊》及專題報道平台《集誌社》,充實報導範疇。業界團結迎難,希此能鼓勵仍留港的同業面對挑戰。

《香港01》母公司除牌 晚風難捉 编辑

南海控股昨日正式除牌,標誌著《香港01》遇上水落石出的考驗。南海控股早前表示,收到聯交所函件通知已取消其上市地位。《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亦遭控股股東建銀國際入稟破產。

南海控股一直陷入財政困境,未能按時公布業績。而于品海作為控股股東,其個人財務狀況亦面臨重大壓力。南海控股除牌意味公司已喪失上市地位,料將影響《香港01》營運。

《香港01》規模不小,員工近百人。南海控股正面臨斬釘截鐵的時刻,或須考慮調整業務或裁員減少開支。不少同業憂慮《香港01》路在晚風,難捉前程如何。

原創專題再報道 编辑

逝者 编辑

  • 10月27日:
    • 李克強,68歲,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總理。
  • 12月10日:
    • 高耀潔,95歲,中國防艾第一人, 愛滋病防治活動家,婦科腫瘤專家,河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九三學社成員。
  • 12月19日:
    • 江平,92歲,中國大陸民法學者,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有"民法泰斗"之稱。
  • 12月22日:

2023年,一些著名人物離開人世。

2月19日,杭州市的青年女性鄭靈華因在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書分享染粉色頭髮的照片而遭遇網絡霸凌,罹患嚴重抑鬱後自殺身亡。事件引起網民熱議。

  • 8月5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發生墜機事故,造成16人死亡,其中死者包括一名駐軍副參謀長、一名副大隊長、4名副局級官員、一名保定電視台記者李一凡,副局級官員中1人為保定市應急管理局的一名范姓局長,1人為保定市交通局副局長李建英。解放軍陸軍第82集團一架直升飛機承載一批保定軍政官員巡視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涿州市洪水時發生墜毀。墜毀原因是因霧氣太大,駕駛員技術不行,直接撞上高壓線。有的人可能是被電死的,有的人可能是飛機墜毀到洪水中而淹死的。軍方和當地官方拒絕正面回應。官方均未發佈有關此事的任何資訊。

香港名媛蔡天鳳(28歲)遭殺害並被肢解 编辑

香港大埔發生碎屍案,警方拘3男涉謀殺,死者為時裝界名媛兼模特兒蔡天鳳。2月21日,她在大埔科進路一間學校接與前夫所生的女兒後失蹤。

美國亞裔藝術家歌手李玟(48歲)企圖自殺 编辑

香港出生的華裔美籍歌手李玟7月5日逝世,終年48歲。娛樂圈哀悼李玟。她成長過程曾與殘腳、乳癌和抑鬱症對抗。7月2日李玟企圖自殺,三天後於伊麗莎白醫院離世。她是美國亞裔藝術家先驅之一,她的歌曲《Do You Want My Love》在美國Billboard舞曲排行榜上排名第四。

李玟,48歲,美籍香港女歌手,曾參加《我是歌手》第四季並獲得總冠軍,以及曾擔任《2022中國好聲音》導師。

  • 3月11日:
    • 蔣彥永,91歲,中國外科醫師,被譽為「SARS吹哨人」,第一位在SARS事件中,向國際外界披露中國大陸的嚴重疫情的醫生。同時長期呼籲平反六四事件。

著名音樂家顧嘉煇(92歲) 编辑

著名音樂家顧嘉煇於加拿大溫哥華辭世,終年92歲。

基辛格(100歲) 编辑

8月,美前國安顧問基辛格辭世,享年100歲。1970年代,基辛格在尼克遜、福特政府擔當要職,在國際政治起大影響,促成華盛頓與北京關係正常化,秘密訪華促成中美建交,以及與蘇聯進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軍控談判。

這位出生於德國的猶太難民,同時幫助以色列修好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與北越確保巴黎和約簽署。由於他支持反共產主義專制政權,尤其在拉美遭批評稱為戰爭戰犯。

雖獲諾貝爾和平獎,惟因當時美秘轟柬埔寨曝光,兩名諾貝爾評委因其得獎而辭職。基辛格被譽為中國老友,7月訪華獲習近平接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我們兩國關係對全球和社會進步極為重要。」

體育 编辑

儘管今年沒有奧運或世界盃,但體壇仍為我們帶來許多驚艷时刻,如足球、籃球、車壇、網球等領域的佳謀。西班牙女足1-0擊敗英格蘰奪世足賽冠,但頒獎上西足協主席強吻球員引爭議。

杭州亞運會上,香港運動員何詩蓓創亞洲紀錄。中國體壇然而亦面臨諸多挑戰。許多中國足球俱樂部因欠薪問題被取消了職業聯賽資格,這使得中超八冠王廣州隊降級到中甲聯賽,迎來了其歷史上的低谷。

此外,部份足球高層因貪污問題被檢控,亦令中國足壇深思。中國體育部門還出現重大腐敗問題。涉案的高官包括體育總局主管冬季運動的倪會忠、奧運備戰辦公室主任劉愛傑等人。

但是我覺得
(在泰國舉行的男足比賽)
僥倖成分大,
因為我現在對我們國家足球隊呢…
我不敢肯定他們的水平,
有起伏、有起伏。  — ‍習近平, 中國最高領導人


習近平:不太肯定中國隊水平 编辑

自上任,習近平多公開表示熱愛足球。習近平:「我不行,我手小,抓籃球抓不住,踢足球還行。」

在一段罕見的影片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泰國總理賽塔興談起中國足球發展,並對中國足球隊表示信心不足。

對於中國男足16日在世界盃足球資格賽以2:1踢贏泰國隊,習近平直指「僥倖成分大」。中國隊於今屆世界盃外圍賽次圈C組的第一場擊敗泰國。

展望goodnews 编辑

國際+大中華花繁

國際政客

世界各地正面消息帶來盼望 编辑

在充滿挑戰的時期,正面消息總能為人帶來一絲溫暖與希望。最近一連串勵志消息,令世人稍感歡欣與鼓舞。新藥Donanemab對腦退化症有顯著效果。五月份的報告指出,新藥Donanemab對腦退化症有明顯減緩作用,為患者及其家人帶來曙光。

新瘧疾疫苗獲世衛組織批准。世界衛生組織批准全球第二款瘧疾疫苗,其有效率高達75%。此發現對罹患疾病人士將是重大突破,亦代表醫學界重大進步。巴基斯坦纜車墮毀事故中8人獲救。一架纜車8月纜繩斷裂,令8人被困山谷16小時,其中有4名返學途中的小童。最後全部獲救。

縱然如此,人類對探索未知的渴望未有斷絕。印度成為首個在月球南極著陸飛船的國家,中國亦公布載人登月計劃。中國首艘大型郵輪Aida Modu將於明年開始商業運營,耗資550億元興建5年,上海將作為其母港,其後將航行其他國家。

C919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已於五月及九月開始投入服務。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已獲國際民航組織認可為全球標準,可以與其他導航系統兼容,為全球民航提供服務。

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達到新高度,对于太空探索来说,2024年是开拓性的一年。创纪录的20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中——11名在国际空间站,三名在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六名在维珍的VSS Unity上。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在最终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10月下旬,神舟十六号载人任务的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太空员景海鹏、朱亚株和桂海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健康着陆。神舟十六号于5月30日发射,是中国天宫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任务。他们在轨道停留了154天,执行了70项实验,进行了太空行走和其他任务。此前,神舟十六号的机组人员与即将接替的神舟十七号太空员进行了交接仪式。

7月,中国载人航天局公布了登月宇航员计划,计划在2030年将太空人降落在月球上。美国宇航局及其合作伙伴完成了历史上最史诗般的太空任务之一,当时来自奥西里斯-雷克斯飞船的糖果形状的太空舱于9月24日返回地球,在美国军方的犹他试验和训练场着陆。其有效载荷几乎是一杯从近地小行星贝努采集的土壤和碎石。这项任务是美国宇航局、洛克希德和亚利桑那大学图森的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奥西里斯-雷克斯飞船于2016年9月8日发射升空,于2018年12月与贝努小行星交会,并在轨道上停留两年,然后使用机械手臂接近并取回了样本。有效载荷中的样本正在分发到世界各地约200个实验室进行研究。

展望語 编辑

我們亦留意全球AI及中國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香港及台灣。這兩場戰事或在新一年轉新局,然現階段我們對其將來走向仍感茫然無措。展望未來,我們期待2024年AI帶更多驚喜,但亦應深思我們是否準備接受此等轉變。節目完畢,多謝收看。維基新聞《新聞專題》明年回歸,未來一年重點一起跟進2024新動向,明年再會。維基新聞來年繼續探討2024大事。

作者相信新聞業仍在未完待續,希望同工安安、長做長有,方為最大快樂。

伸延閱讀 编辑

消息來源 编辑

  • 来源作者,[来源1网址 来源标题]发布机构,发布日期。
  • 来源作者,[来源2网址 来源标题]发布机构,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