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恐襲145死 11人被扣 當局擬拖烏落水

【2024年3月23日讯】

俄國遭廿年來最嚴重恐襲,事發迄今逾十小時,死傷持續攀升,現至少145死、145傷。多人身穿迷彩服、攜爆炸品,於演唱會開始前,闖入莫斯科大型音樂廳,用自動步槍向觀眾開槍掃射並縱火,觀眾席被焚;建築物大火坍塌、頂層全毀、兩次爆炸。伊斯蘭國承認發動襲擊,俄當局擬嫁禍烏克蘭;又以戰爭稱呼特別軍事行動。

恐襲後的音樂廳內部。
音樂廳標誌在襲擊後受損。
圖中是恐怖襲擊引發火災後的音樂廳建築。
喀山的音樂廳襲擊紀念地。
恐襲後克羅克斯城市音樂廳外情況
救援人員在恐襲現場

俄國官方公佈死亡人數增至145人,其中包括3名兒童。另有超過145人受傷,其中16人傷勢極危殆,44人情況嚴重。有報道則至少150人死亡,惟並非最終數字、數字還會續增。傷者分別在莫斯科及莫斯科州的醫院留醫。俄衛生部公佈107名住院者姓名。

22日晚,俄國首都莫斯科近郊「紫花城市廳」音樂廳遭恐襲。傳媒片段可見,市政廳不斷傳出槍擊聲及觀眾恐慌尖叫聲,亦發生爆炸並起火。觀眾恐慌尖叫,倉皇逃離。有倖存者指觀眾衝向出口,釀成人踩人。

伊斯蘭國承認發動襲擊,美國情報亦認為屬實。俄國傳媒報道兇徒仍然在逃。烏克蘭總統顧問否認烏國牽涉在內。美駐俄大使館兩星期前曾表示接獲情報,指極端分子短期內會襲擊莫斯科。俄國當局在警示發出前,公佈搗破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的襲擊計劃。

襲擊時,音樂廳正舉行「野餐樂隊(Piknik)」與交響樂團聯合音樂會,售出逾6000票,並同時進行俄羅斯舞蹈運動錦標賽暨青年賽。

莫斯科時間晚7時55分,音樂會開始前,數名身穿迷彩服、攜爆炸品的恐怖分子乘一輛轎車抵達音樂廳正門,下車向大門保安及民眾用自動步槍開槍掃射,隨後闖入大堂向觀眾射擊。

晚8時03分,槍手闖入音樂廳內,近距離射殺觀眾,並潑灑汽油縱火、焚燒座椅。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引述俄執法部門初步消息,襲擊者共2至5人。約20分鐘後,即20時15分左右,傳媒及Telegram頻道開始報道事件。

Mash》報道,三名蒙面人從商場正門闖入,用自動步槍掃射,隨後走進舉行樂隊音樂會的演奏廳,向平民開火。他們投擲「手榴彈或煙霧彈」,隨後建築物內發生爆炸並起火。俄緊急情況部,火警面積已達近1.3萬平方米。

莫斯科特警隊和防暴警接報後趕往現場,惟截至晚9時仍未抵達。據報音樂廳內發生兩次爆炸並引發屋頂坍塌,消防員需待特警到場後方能進入滅火。晚10時左右有消息指,襲擊者可能已乘一輛白色雷諾轎車逃離現場,執法部門已向莫斯科及鄰近地區發通緝令。

俄羅斯《RBC》報道,現場發生兩次爆炸。據《小心新聞(Осторожно, новости)》8時44分報道,音樂廳屋頂開始坍塌,惟消防員需待特種部隊抵達後方能展開滅火,其網站記者還報告第二次爆炸。

據《Baza》報道,此閉路電視畫面拍攝到疑似恐怖分子的身影

《生意人報》、俄羅斯新聞社及《Baza》22時報道,襲擊者疑乘白色雷諾Symbol汽車逃離現場,莫斯科及周邊地區執法機關已對汽車發出通緝令。《莫斯科24》電視台在Telegram上出現槍擊消息數分鐘後,於晚8時27分率先報道此事。

Meduza》報道,俄官媒及親政府媒體接政府指示,報道襲擊事件須強調可能有「烏克蘭痕跡」;執法人員在現場拘捕多人,特警驅散在場記者。起初,俄國電視台並未因事件中斷節目。

據俄衛生部長Mikhail Murashko23日稱,莫斯科和莫斯科州醫院共收治107名傷者。莫斯科州衛生廳初時通報,60多名遇難者中有3名兒童,並公佈41名已確認身份的遇難者名單。

俄總統府證實當局扣留11名疑犯,包括在市政廳開槍的全部4人,有指全部均為俄羅斯公民,惟官方聲明称全部均為外國人。據其中一名嫌犯供稱,他們是受金錢利誘而犯案,每人可得約50萬盧布(4.2萬HKD;3.6萬CNY;17萬TWD;5千USD)報酬。

俄國RT電視台總編輯Маргариты СимоньянTelegram發佈視頻,一名疑似恐襲嫌疑人供稱,有人承諾給他50萬盧布參與襲擊,並已收到一半款項,餘款承諾稍後轉賬。

Telegram頻道《112》消息稱,11人被捕,包括4名疑為俄羅斯公民的恐怖分子。但俄內政部其後否認,稱被捕者皆為外國公民。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透過其附屬通訊社《Amaq》聲稱對襲擊負責,稱襲擊者已「安全返回基地」。美國官員表示,他們掌握情報顯示「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策劃襲擊。呼羅珊省是伊斯蘭國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分支。

伊斯蘭國其後在Telegram頻道發布更多细節,稱這次襲擊是「近年來最殘暴的攻擊」,4名武裝分子使用機槍、手槍、刀具和燃燒彈,襲擊一大群基督徒;聲稱至少300人死傷,現場發生大火。不過,俄國官方尚未證實傷亡人數。

伊斯蘭國還公布據稱是4名襲擊者的合照,惟面部經過處理。獨立媒體《The Insider》指出,照片中2人的服裝顏色、款式和圖案,與警方拘捕的嫌疑人吻合。不過,俄國官媒起初稱伊斯蘭國聲明是「假消息」。

有消息來源向《生意人報》報稱,襲擊或由俄羅斯極端組織「俄羅斯志願兵團」所為;惟其否認牽涉其中,組織曾多次號召對抗現任政府,聲稱組織目標是推翻普京政權,與襲擊邊境地區的做法不符。

2013年紫花城市廳音樂廳外貌
2019年紫花城市廳音樂廳觀眾席
2010年紫花城市廳音樂廳大堂

據報警方懷疑,襲擊者為身高不足180厘米、可能偽裝鬍鬚的斯拉夫年輕人。他們使用AK-47突擊步槍及大量彈藥,疑受過軍事或真人CS訓練。

Meduza》報道,執法部門接獲通緝令,指疑犯為身高不足180厘米、有斯拉夫特徵的年輕人,可能偽裝鬍鬚。襲擊者使用AK-47突擊步槍及大量彈藥,執法人員相信他們曾接受軍事或野戰訓練。

俄聯邦安全局發言人稱,初步調查顯示襲擊者均為烏克蘭公民,懷疑事件由烏政府策劃,意在轉移國際社會對俄烏衝突的視線。烏克蘭外交部發言人則否認指控,反指俄方慣於利用假消息及挑釁行動,激化俄烏關係。烏克蘭亦否認參與,稱俄方指控是挑起反烏情緒的「有預謀挑釁」。

烏克蘭外交部就指控俄國政權一向利用情報部門製造血腥挑釁行為,並質疑事件是克里姆林宮的陰謀,旨在進一步煽動俄羅斯社會的反烏情緒,並稱「俄國政權有着特工部門進行血腥挑釁的長期歷史,如1999年喀山公路恐襲事件。」

23日上午,俄國家杜馬議員Alexander Khinshtein報告,兩名恐襲嫌疑人在布良斯克州被捕。疑犯駕車拒停並試圖逃跑,追捕中發生槍戰,車輛翻覆,一人當場被捕,其餘逃入森林。其後第二名疑犯被拘捕,繼續搜捕其餘人。車內發現手槍、彈匣和塔吉克公民護照。

俄總統新聞處宣布,11名直接參與恐襲者已被拘捕,包括4名恐怖分子,正搜捕同夥。俄聯邦安全局聲稱,4名嫌疑人在布良斯克州試圖越境時被捕,據稱在烏方有「相應聯繫」。但白俄大使Дмитрий Крутой稱,白俄特工協助阻止恐怖分子越境。

車臣共和國領導人Ramzan Kadyrov稱,「阿赫馬特」特種部隊參與捕捉疑犯行動,行動中無特種部隊成員受傷。

雖伊斯蘭國宣稱對襲擊負責,但有俄國媒體,例如RT電視台,就稱該為假消息。俄國電視台NTV於專題新聞報道中播一段偽造片段,聲稱烏克蘭國家安全及國防委員會秘書長Oleksiy Danilov承認烏克蘭參與襲擊。

獨立智庫Soufan Center專家Колин Кларк指,伊斯蘭國呼羅珊省近年來一直聚焦俄國,經常在宣傳中抨擊普京。《Baza》報道稱,其中四名疑犯是塔吉克斯坦公民,但事後證實其中一人當時人在另一個城市。塔吉克當局亦都否認國民參與事件。

莫斯科及莫斯科州當局宣佈,將向遇難者家屬發放50萬至300萬盧布、即約5.4萬至32.4萬港元補償金,並為失去父母的兒童提供每月撫恤津貼。俄聯邦調查委員會就音樂廳襲擊事件啟動恐怖主義刑事調查。

當局宣稱四名疑兇被捕時正逃往俄烏邊境,企圖潛入烏克蘭,並與當地有聯繫。目前俄方正繼續追查其他同夥。儘管伊斯蘭國已經承認施襲,美國情報亦認為屬實,惟有跡象顯示俄國計劃將烏克蘭「拖落水」(連入案)。

烏克蘭總統府在襲擊後不久甫劃清界線,強調戰爭只會在戰場上進行。美國政府稱,事先並未掌握音樂廳遇襲的具體資訊,認為烏克蘭與襲擊無關。

俄總統府發言人、即普京新聞秘書,日前形容國家正處於「戰爭狀態」,是烏戰開打兩年來第二次。發言人後來澄清指因為西方更直接參與衝突,而實際上演變為戰爭,重申法理上依然是「特別軍事行動」。有俄國會議員認為若烏克蘭確實涉及其中,就必須在戰場上狠狠回應。

普京發言人稱,「特別軍事行動」之所以變成戰爭,不是因為俄入侵烏克蘭,而是因為西方援助烏克蘭。他強調,俄正處於戰爭狀態,起初是「特別軍事行動」,但西方集體參與並支持烏克蘭後,對俄國而言已成為戰爭。

發言人還表示,俄國不能容忍在其邊境附近存在一個主權國家,該國「明確表示要使用任何方法」收復被俄吞併的克里米亞和佔領區。對於許多俄羅斯公民因呼喊「不要戰爭」而被定罪一事,發言人稱,使用「戰爭」一詞的語境很重要。

「特別軍事行動」是俄國領導層引入並被親俄源廣泛使用的宣傳委婉語,用於描述俄入侵烏克蘭。該術語首次出現在普京2022年2月24日的講話中。在俄國,「特別軍事行動」是描述入侵的唯一經審查認可的名稱。

事發後,普京總統立即指示相關部門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並與聯邦安全局局長、內政部長、聯邦調查委員會主席、國民警衛隊局長等通話,瞭解最新情況。政府啟動應急機制,調動大量醫療資源救治傷者。

俄外交部已將事件定性為恐襲,阿富汗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省」亦承認策劃襲擊。儘管事前有多個跡象顯示恐襲風險升高,惟俄方並未採取足夠防範措施。

恐襲發生前一週、即3月7日,俄聯邦安全局曾在莫斯科擊斃數名策劃襲擊猶太教堂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同日,美駐俄使館警告在莫斯科的美國公民避免參加未來48小時內的大型活動,並私下向俄方官員提供「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正策劃襲擊莫斯科的情報。

隨後,拉脫維亞、南韓、瑞典、加拿大、德國和捷克等多個歐美國家陸續建議本國公民撤離俄國,以免遭恐襲波及。然而,普京在3月19日反斥美方預警是「明顯的恐嚇」,意圖「恐嚇和破壞俄羅斯社會穩定」。他僅籠統指示加強反恐工作,並未提及具體加強音樂廳等場所保安的措施。

事後,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和俄羅斯鐵路公司宣布加強安保,在交通設施實施最高級別保護。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緊急中止多場音樂會,數個購物中心顧客被疏散。

兩城市及俄羅斯其他地區取消週末所有大型、文化和體育活動。部分學校取消週六課程或改為線上授課。聖彼得堡植物園宣布因恐襲未來兩天關閉。莫斯科紅場已全面封鎖。

事件引發全球關注和譴責。俄國多地宣布為遇難者哀悼。在音樂廳外和俄國其他城市,民眾自發設立紀念地悼念遇難者。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譴責恐怖襲擊,並慰問死難者。

哈馬斯和也門胡塞武裝也對襲擊予以譴責。「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承認策劃襲擊,與伊斯蘭國敵對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隨即在其電報頻道發表聲明,表示「在這個悲慘時刻,與俄羅斯人民完全團結一致」,譴責這次恐襲。

儘管有超過60個國家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惟俄羅斯一直視哈馬斯為合法的談判夥伴。哈馬斯領導人多次應邀訪問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俄方表示,雖然不支持哈馬斯的「暴力行為」和「激進言論」,以及不承認以色列的立場,惟仍與哈馬斯保持友好關係。

2006年哈馬斯贏得巴勒斯坦立法選舉後,普京是最早祝賀該組織的世界領袖之一。同年3月,哈馬斯政治局主席哈立德·馬沙爾首次對莫斯科進行官方訪問,與俄國外交部高層會晤。次年,普京再次接見馬沙爾,並稱讚他「勇敢無畏」。

2023年10月7日,以哈戰爭後,俄羅斯與哈馬斯的關係更加緊密,對以色列則愈加敵視。馬沙爾讚揚普京「英勇果敢」。《消息報》 2017年報道,哈馬斯和伊斯蘭國恐怖分子之間存在敵意。

俄語維基新聞引述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不譴責哈馬斯的原因,在於哈馬斯武裝分子漠視平民生命,其行為與俄軍佔領烏克蘭布查和伊爾平時的情況相似。俄羅斯和哈馬斯有意繼續加強聯繫。 維基新聞編輯尤納科夫(Oleg Yunakov)指出事件十大荒謬之處:

  1. 3月19日,普京稱有關俄羅斯可能發生恐襲的警告是「公開勒索」。
  2. 俄羅斯因傳播有關軍隊的假消息而監禁人、如Alexander ByvshevВсеволода Королёва等,但對真正的恐怖主義視而不見。
  3. 案發當天,入口的金屬探測器被關閉,甚至連包都不檢查。
  4. 俄羅斯電視台在恐襲期間沒有中斷娛樂節目的播出。
  5. 25號警察局距離案發地步行不到半小時,但警察一個小時後才趕到。
  6. 抵達現場的國民衛隊首先毆打和辱罵記者,而不是強攻大樓。
  7. 直到襲擊者已經駕車離開大樓後,特種部隊才開始強攻。
  8. 普京沒有發表講話,只是通過第三方人員表示慰問。
  9. 《共青團員報》寫道,恐襲是配戴「假鬍子」的烏克蘭人和「自由俄羅斯軍」所為。
  10. 哈馬斯、塔利班和胡塞武裝譴責了這次恐襲。

2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媒體控股」旗下電視台宣布取消週末所有喜劇節目。

事件為俄羅斯近年最嚴重恐襲之一。俄國總統普京與聯邦安全局、內政部、調查委員會和國民警衛隊負責人舉行會議,聽取恐襲調查進展匯報。

普京於本月23日發表電視講話
普京於本月23日發表電視講話

紫花城市廳(Crocus City Hall)位於莫斯科市郊紅山區的大型綜合體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商場、餐廳等,由俄羅斯富商Araz Agalarov旗下Crocus Group所擁有及營運。

這座七層高建築物總面積逾3.8萬平方米,內設可容納超過9500人的音樂廳,自2009年啟用以來已舉辦多場大型演唱會及文化活動,是當地最大場館之一。

美國白宮對襲擊事件表示哀悼,惟強調襲擊與烏克蘭無關。歐盟、北約、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亦紛紛譴責暴力行為,並向受害者表示慰問。多個國家的元首或政要均向俄羅斯致以深切慰問。

21世紀初,俄羅斯遭多宗致命恐襲,包括2002年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及2004年別斯蘭學校挾持案。2015年,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擊落俄客機Metrojet 9268航班,機上224人全罹難。

2010年代起,伊斯蘭國在歐洲多處音樂場所發動有組織大規模襲擊,如2015年11月法國巴塔克蘭劇院搖滾音樂會襲擊,及2017年5月英格蘭曼徹斯特競技場流行音樂表演結束時爆炸案。

普京曾感謝美國和中情局在2017年和2019年預警,阻止針對俄羅斯恐襲。一名美官員向《紐約時報》證實,此襲擊與先前美方警告有關。

奧地利、阿塞拜疆、阿根廷、亞美尼亞、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英國、匈牙利、委內瑞拉、德國、希臘、巴勒斯坦、巴基斯坦、葡萄牙、埃及、以色列、印度、約旦、伊朗、意大利、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卡塔爾、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哥倫比亞、古巴、盧森堡、馬來西亞、馬耳他、墨西哥、摩爾多瓦、荷蘭、尼加拉瓜、挪威、阿聯酋、秘魯、波蘭、葡萄牙、阿布哈茲、塞爾維亞共和國、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敘利亞、斯洛伐克、美國、塔吉克斯坦、台灣、突尼斯、土庫曼斯坦、土耳其、烏茲別克斯坦、法國、黑山、捷克、智利、菲律賓、瑞士、韓國、南奧塞梯、日本等國以及歐盟、歐安組織、北約、阿盟等組織均不同程度表達哀悼和譴責。

新聞追蹤

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