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讯】

拜登宣佈就約18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包括電動車、太陽能電池、電池等新能源產品;鋼鋁、半導體、醫療器械等商品,加徵關稅,以保護美國工人及企業免受中國不公平競爭。

拜登欲護美製造業

拜登5月14日指新關稅有助促進美國國民就業,他稱中國政府多年來大幅補貼企業導致產能過剩,以低於市場價格傾銷,令其他國家製造商倒閉。

拜登指,中企要求美企在華必須轉讓技術及持有至少51%股權。他告知習近平,若在華美企受此限制,在美中企亦可提出有同等要求,但習主席缄默不語。他稱中企有時會透過網絡間諜活動等方式,直接竊取美企知識產權,此做法國際社會廣泛認知並已批評。他強調上述做法並非公平競爭。

白宮同日以國安理由,下令鄰近華倫空軍基地(Francis E. Warren Air Force Base)的中資企業MineOne,即停運距離1.6公里內、聲稱用作加密貨幣開採物業;指物業可能協助監視和間諜,令90日內移除設備,120日內出售。

位於懷俄明州夏安市的華倫空軍基地為核武彈藥庫,設有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

新一輪對華301高額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同日發布對華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稱,拜登指示她,就促中國消除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及創新方面的不公平政策及做法,採取進一步行動,這些做法對美國商業、工人及企業持續造成負擔。

戴琪稱,自拜登政府上任以來,她一直致力藉各種途徑促進美國就業和投資。今日,她將履行法定職責,阻止中國有害的技術轉讓行為、政策及做法,包括網絡滲透和網絡盜竊;並與各界合作夥伴合作,確保任何行動配合拜登政府為美國工人和製造商創造更多機遇。

比亞迪e2
哪吒U
  • 電動汽車關稅率將由25%提高至100%(2024年執行)
  • 鋰離子電池(電動車用)關稅率將由7.5%提高至25%(2024年執行)
  • 鋰離子電池(非電動車用)關稅率將由7.5%提高至25%(2026年執行)
  • 電池部件關稅率將由7.5%提高至25%(2024年執行)
  • 醫用手套關稅率將由7.5%提高至25%(2026年執行)
  • 天然石墨關稅率將由0%提高至25%(2026年執行)
  • 其他關鍵礦產關稅率將由0%提高至25%(2024年執行)
  • 永磁體關稅率將由0%提高至25%(2026年執行)
  • 半導體關稅率將由25%提高至50%(2025年執行)
  • 岸對岸起重機關稅率將由0%提高至25%(2024年執行)
  • 太陽能電池(不論是否組裝成組件)關稅率將由25%提高至50%(2024年執行)
  • 鋼鋁產品關稅率將由0-7.5%提高至25%(2024年執行)
  • 注射器和針頭關稅率將由0%提高至50%(2024年執行)

報告還建議:

  1. 設立針對國內製造設備的豁免程序,包括19項太陽能設備豁免;
  2. 增加海關及邊境保護局資金,加強301行動執法;
  3. 促進私營公司與政府合作,共同打擊國家支持的技術盜竊;
  4. 繼續評估支持供應鏈多元化方法,增強自身供應鏈抗禦能力。

港口安全隱憂

CNBC報道,美政府擔憂中國製港口起重機存網絡安全隱患。約80%美國港口起重機源自中國,部分指用中國軟件。港口管理層稱,大部分起重機操作軟件來自德、日,並嚴密隔離網絡。部分港口稱即使起重機中國製,亦有三重防護。

美海岸警衛隊司令Jay Vann二月曾稱,中國製起重機或遭中國「利用」作監視。

涉「新三樣」產品 中國斥301關稅升級

美方宣布在原有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自華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嚴正交涉。中國商務部稱,世貿早已裁決301關稅違規,美方不糾正,反一錯再錯。

商務部發言人批評,美方濫用301複審,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和工具化,違背拜登承諾「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與中國脫鉤斷鏈」,不符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此舉影響雙邊合作,敦促美方糾錯,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權益。

官媒央視評論指,美國炒作中國新能源產業「過剩產能」以此徵稅;美國電動車30%至51%零件來自中國;中國電動車、醫療及半導體產品僅佔對美出口5.9%,不足總出口1%;中國2023年僅出口約10 000輛電動車至美,不足總出口1%;今年首季,中國向美出口電動車少於2 000輛。

在華外企利潤低迷

歐盟商會今年一至二月調查顯示,逾三成受訪歐企在華利潤低於全球平均,創八年新低。過三成受訪者去年出現產能過剩,另一成料短期內出現。建築、汽車等受影響最大,逾七成企業指導致價格下跌。

會長Jens Eskelund指,中國經濟放緩及過剩產能削弱外企獲利。他續指,雖政府吸引外資,但企業仍憂監管不確定。部分壓力料持續影響投資。上海部分歐企會員更反映收款延遲,合約執行較去年更困難。歐盟商會上海主席Carlo D'Andrea稱,國企拖欠款項獲循環貸款。

中國產能過剩憂慮

中國統計局官方數據指,2024年首季工業産能利用率降至四年新低73.6%。工業産能利用率反映廠房開工率,顯示實際產量與產能比例。

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指,產能過剩會致工廠開工偏低,政府長期干預造成結構性問題,全國人大今年三月側重扶持高科技工業,欠缺鼓勵家庭消費的財政支持,加劇供需失衡,政策偏重生產勝於消費,使企業能在低利潤下無懼破產擴產。

集團指,產能過剩現象2021年起再度在中國出現;尤以清潔技術等新興行業為甚,問題不限房地產行業,機械、食品、紡織等領域亦廣泛存在,下游疲軟加劇問題,產能利用率下降;2023年初整體存貨攀升至13年高位,或遇生產過剩。

集團指,中國內銷不濟,部分轉口外銷,影響其他國家市場及產業;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較2019年增7倍,同比增1.7倍,太陽能電池出口較2018年增5倍,較2022年高四成,衝擊先進經濟體生產商有限市場;先前中國政策主導的產能擴張,曾波及鋼鐵、鋁礦及環保科技等全球市場。

集團指,中國2016至19年在電子機械、紡織家具等行業市佔率上升部分原淨進口行業,如石化產業,因內需疲弱大減進口;中國2014至16年曾出現嚴重產能過剩,源於08至09金融危機後大規模刺激造成多行業大幅擴產。

中美貿易戰僵局

2018年3月,特朗普前總統宣佈依1974年貿易法徵收約6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中方隨即對128項美國產品加徵25%關稅,正式開啟中美貿易戰。2018年7月,雙方先後對34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矛盾不斷升級。

儘管2018年底雙方達成暫停升級共識,但知識產權、技術轉讓等關鍵分歧未解。2019年磋商破裂,雙方再次升級關稅。2020年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但執行備受質疑。武漢肺炎疫情下,中美貿易戰更陷僵局。拜登政府延續關稅政策。

消息來源